北京金正纵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在线联系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我要咨询

请填写以下需求,我们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申请试用

请填写以下表单,我们将尽快为您提供试用服务

如果您想登录平台,进行为期14天的全功能试用,请您填写左侧表格内容并提交至邮箱, 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并告知您登陆账户及密码,如有需要, 我们可安排人员去您工作单位进行线下培训交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编者按: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使汽柴油需求增长放缓,而航煤凭借航空运输的刚需属性,成为炼化企业增效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今年一季度,国内航煤需求增速已从两位数回落至5.5%,市场竞争加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替代能源开始崭露头角。面对这一变局,炼化企业急需调整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抢占市场先机。中国石油报本期《炼化新材料》版围绕炼化企业如何应对航煤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进行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从初期仅占省内市场份额的15%,到如今成为省内航煤的核心供应基地,四川石化长期深耕保税航煤市场,走出一条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契合之路——构建产业生态 绘就协同发展“新蓝图”

4月15日,记者从四川石化了解到,公司一季度出口保税航煤13.5万吨,同比增长24.8%,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近年来,四川石化推动炼油产品结构调整,深耕国际航空运输细分市场,保税航煤业务5年间增长率达700%。这不仅为中国石油保税航煤整体份额贡献了近四成,更为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注入澎湃的能源动力。

锚定时代坐标

为新经济备好“能源粮”

3月31日,在四川成都,美国网红博主“iShowSpeed”体验熊猫、火锅等中国文化的直播吸引超600万网友在线观看。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China Travel”的热潮席卷全球。

据四川日报报道,作为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成都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出入境人员激增至570万人次,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8.5%,四川省成都市逐步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新经济潜力显现,能源消费市场再添“增量”。在四川石化生产经营管理例会上,四川石化公司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航煤市场大有可为,炼化企业要充分优化产品结构,扩大航煤产品规模。

近年来,四川石化将企业转型方向与经济社会需求深度契合,坚定实施“航煤战略”,为国际门户航空枢纽提供能源保障。

保税航煤作为国际航班用油的主要形式之一,需要炼化企业通过来料加工方式进口原油产出航煤,再出口至国内保税机场。2019年,四川石化成为中国石油首批打通保税航煤出口业务的炼化企业之一。自此,公司深耕保税航煤细分产品市场,保障了省内90%以上保税航煤需求,今年年初以来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如今,在双流、天府这两座4F级国际机场,一批批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一件件“新国货”畅销世界,四川石化正用“能源引擎”勾勒出一条条“空中蜀道”,让“内外循环”不断迸发新活力。

聚焦内核升级

以过硬品质打造“金字招牌”

4月7日,在四川石化航煤管输首站,操作人员周大勇通过电话与50公里外的中国航油末站沟通:“现场流程已核对无误,按本次计划量送油。”随着机泵转动、阀门开启,本月首批1.1万吨保税航煤通过长输管线,以超过200立方米/小时的流速直奔天府国际机场保税油库。

资料显示,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保税航煤具备综合成本低、业务稳定性高等优势,但由于复杂的业务流程,市场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如何精准施策,将准入门槛转变为企业的“护城河”?

四川石化是首个以全程管输的形式打通保税航煤流程的炼化企业。公司通过“管线+铁路+公路”全方位物流系统的构建,紧密串联市场终端,在质量把控、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能源动脉”自此畅通。

四川石化加强沟通协作,与国际事业公司、中国航油等伙伴单位建立起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在面临周期性供需变化时,及时响应双方计划需求,实现资源合理调配。

除此以外,公司严把分析质量关,以稳定可靠的航煤产品质量,赢取用户信赖。

今年1月,在中国航油与中国国产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的中国航油2024年度实验室能力验证(CNAF2024PT01)活动中,四川石化分析测试中心从全国189家实验室中脱颖而出,被评定为“优秀单位”。

公司分析测试中心连年取得荷兰IIS组织实施的航煤能力验证“优异”的评定,航煤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争取国际航空公司认可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长期主义

书写转型升级新篇章

转型发展道路并非总是坦途——一段时期内,行业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增长停滞。四川石化在保税航煤业务开通初期,省内市场份额仅有15%,风险抵御能力低,随时面临跌价风险。

逆风执炬,考验的是企业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短暂的低谷正是布局的良机!”在方向抉择的十字路口,四川石化领导班子的表态掷地有声。

公司坚持以长期主义创造价值,与伙伴单位合作突围,以生产基地为支点,构建涵盖产业链各环节的航煤产业共同体,强化沟通协调与库存经营,加大区域内用户的需求保障力度,最终实现市场份额逆势跃升。

主动作为的企业,会赢来更多支持。“我们将通过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帮助企业稳预期、拓市场、提信心,为企业外贸业务高质量发展添能赋力。”3月3日,在四川石化与成都海关、天府新区海关的座谈会上,成都海关稽查处有关负责人的表态,引得参会人员频频点头。

2024年9月,在成都海关的支持下,四川石化作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保税航煤出口的检验监管模式由“批批检验”调整为“批次检验”,公司保税航煤的出口通关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正是企业与用户共克时艰,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任,也迎来了后续业务的顺利开展。”四川石化计划经营部高级主管刘宏玉说。

当前,炼化行业转型发展的新篇章正在书写,而四川石化正以充沛的能源动力,支撑川渝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的贡献。(记者 张佳维 杨尚陶)

客户声音

深化合作提升航煤保供效能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进入快速恢复阶段,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前三名,其中保税航煤用量增幅尤为显著。2024年,成都2个机场加注保税航煤46.66万吨。随着2025年免签国家的增加和入境免签政策落地,2025年2月底,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1航站楼恢复运行,随着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恢复、加密并新增客运航线和国际货运航线,预计2025年全年,成都2个机场保税航煤加油量将突破54万吨。

目前,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保税航煤主要来自四川石化,双方已形成严谨、高效的合作模式,并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为解决保税航煤输油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升报关报检效率,中国航油西南公司与四川石化积极沟通,协调上游端成都锦城海关,以海关总署“扩大出口危险品批次检验改革试点范围”为契机,在保持“批批检验”原则不变的基础上,对同型号、同成分的产品优化调整为“批次检验”模式,大大提升了输油报关报检效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航油西南公司将与四川石化积极协调、有效沟通,紧盯需求端、对接生产端、协调监管方,以全新的理念、精细的模式迎接成都两机场保税航煤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中国航油西南公司运营部经理 程科)

企业案例

长庆石化:打造西部航煤基地 激活转型新引擎

4月27日,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它们“喝”的航空煤油中,90%以上来自长庆石化。“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航空市场持续升温,长庆石化航煤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收率达16.97%,达到近五年最高值。

双线作战激活“转型新引擎”。面对新能源浪潮冲击,长庆石化早在2016年就下出“先手棋”,将航煤产业作为转型突破口,加快打造中国石油西部地区航煤保供基地。经过9年精耕细作,如今已具备年产百万吨航煤的硬实力。今年年初以来,长庆石化聚焦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启动增产航煤计划,一季度销售航煤18.82万吨,平均单日供应量达2352吨,相当于每天为100架次A320客机加注燃料。

质量攻坚筑起“空中生命线”。航煤质量关系万米高空的安全。在质量检验中心,正在进行冰点试验的工艺技术员饶文瑛说道:“零下47摄氏度是硬指标,差0.5摄氏度都会亮红灯。”长庆石化严格按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管理要求,完善航煤仪器检定校准内容,编制“3号喷气燃料检验规程”,确保质检全过程规范受控,硫含量、闪点、烟点等20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市场突围构建“立体作战图”。8公里长的航煤输油管线如同“地下动脉”,在“公司—部门—班组”3级联动的巡查下,2条航煤输油管线已安全平稳向中国航油油库输油5年。与此同时,长庆石化与中国航油西北公司通力协作,建立高效信息共享机制,紧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日航班进出港情况,及时掌握中国航油长陵油库的库存动态。

面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建成投运,年旅客吞吐量增至8300万人次的发展前景,以及川渝地区航煤快速增长的需求,长庆石化“管铁公”全物流运输手段正发挥作用:双线输油管道无缝对接、铁路专列整装待发、公路运输延伸布局,2.8万立方米的航煤罐组犹如巨型“能量方块”,中国石油西部地区航煤产品“产运销储”综合保供基地雏形显现。(通讯员 折群)

哈石化:深耕区域航煤市场 拓展保税新业务

“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至,哈尔滨即将迎来一波旅游小高峰。为积极应对节日期间太平国际机场航煤需求增加的情况,哈石化及时调整生产安排,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装置产能,全力增产航煤,保供市场。

随着“尔滨热”持续升温,哈尔滨迎来旅游旺季,航空煤油需求不断上升。作为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直供航空煤油的主要供油方,哈石化积极调整生产策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合理调配生产装置和人力资源,降低低凝柴油产量,将更多的优质资源投入航空煤油的生产中。在航煤质量检测方面,公司拥有完善的航煤储运设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油进厂到产品出厂,每道工序都严格检验,每年进行质量分析高达200多批次,确保航煤质量全部合格。

2024年,哈石化全年航空煤油销量达50.4万吨,较2023年增加51.5%,在太平国际机场的市场份额从67.1%增长到87.6%,直接增效超4000万元。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支线机场业务,成功开通伊春、牡丹江、鸡西等支线机场地付航空煤油业务,为这些地区的航空运输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在扩大公司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保税航煤是执飞国际航线的航班使用的免税油品,是哈尔滨市的一项重要试点任务,也是国家鼓励各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航空和地方经济开放发展的具体举措。哈石化高度重视保税航煤业务,与中国航油、东北销售、太平国际机场联合成立保税航煤项目工作小组,与各方紧密配合、协力攻坚,于2024年底成功开通了保税航煤业务,目前,已实现转油1.35万吨,为公司拓展国际航煤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哈尔滨国际枢纽机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哈石化开足马力生产航空煤油,每天最大产量超2000吨,同时,“量身定制”的航煤配送计划,通过一条长达56.7公里的航煤管道,将优质航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机场,为亚洲冬季运动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记者 公慧颖 通讯员 王栋梁)

广东石化:发挥海运区位优势 创新贸易新模式

4月28日,广东石化公司码头运行部值班长关新在1号泊位“阿克蒙”航煤轮进行船岸安全检查,做好航煤船离泊准备工作。

立足区位枢纽优势,打造国际航空能源枢纽。广东石化毗邻珠三角核心港口,依托与深圳、香港“1小时陆运+半日海运”的时空距离,可快速对接香港乃至东南亚等航煤消费市场。广东石化具有设计加工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航煤生产与原油加工、芳烃等环节深度耦合,目前已形成“原料—炼化—出口”全链条模式。自2023年全面投产以来,面对内贸航煤销路难以扩大的局面,在集团公司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广东石化于2023年7月开始全力推进航煤出口业务。

创新来料加工模式,摸索推进“经营型”转变。广东石化全面摸索推进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创新开展来料加工模式,由境外企业提供原油原料,加工后全部出口。在来料加工过程中,建立覆盖生产、储运、出厂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专线、专罐、专泵”管理,并定期对航煤储罐进行沉降脱水、查水操作,确保添加剂的均匀性。在出厂环节,采取“随车样”铅封确认、过滤器压差监控等措施。2023年至今,航煤成品罐各项检测数据均100%达标,电导率、磨痕直径等关键指标优于行业标准。

深挖装置增效潜能,开展航煤收率提升攻坚。面对市场需求变化,广东石化严格控制航煤、石脑油、柴油切割点,最大程度减少馏程重叠,同时,通过提高柴油加氢装置转化率、实施焦化装置生焦系数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柴油组分向高附加值航煤产品的转化。其中,将常减压Ⅰ常三线直馏柴油转供柴油加氢Ⅱ,同步提升加氢裂化装置负荷,增加航煤日产量。同时,公司通过掺烧低价原煤、延长焦化装置清焦周期等举措,实现“增产”与“降耗”双赢。截至目前,广东石化航煤收率比集团公司炼化企业平均收率高出4.7个百分点。(通讯员 赵凤莉 林先雨)

专家视点

需求增速放缓、供应竞争加剧 炼化企业如何未雨绸缪?

规划总院高级专家 罗艳托

国内航煤需求增速放缓、供应主体增多、市场竞争加剧,SAF等替代能源开始发力,未来国内航煤增长空间有限,建议炼化企业根据下游产品市场研判,合理优化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

2025年前3个月,国内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9%、5.2%和10.3%,较2024年同期增幅分别下降41.2个百分点、41.6个百分点和24.3个百分点。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增幅下降,直接导致近期国内航煤市场需求疲软。2025年一季度,国内航煤需求量同比增长5.5%,国内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较2024年同期增幅下降35.1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航煤增幅较之前的两位数增长降档明显,市场需求明显降档。2024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增幅高,主要是因为2023年基数低,2024年国内航煤市场基本已全面恢复并超过2019年的消费水平。

随着国内电动车快速发展和保有量持续上涨,导致国内汽柴油市场需求在2024年二季度达峰之后萎缩下行,而航煤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因此,国内大型炼厂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增产航煤。受欧盟航空燃料政策外溢的影响,替代燃料开始发力,目前对传统航煤构成替代的主要是SAF,但是,由于价格高(约3万元/吨,是传统航煤价格的5倍左右),替代规模较小。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积极布局氢能航空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探索LNG等其他能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方法和路径。目前,氢能、LNG等能源在高空客货领域的应用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属于潜在替代品,尚形不成规模替代。

不难看出,航煤需求增长空间有限。根据规划总院航煤需求模型预测结果,并考虑到关税政策、SAF替代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综合预测2025年国内民航航煤需求量在4150万吨左右,增长空间约为220万吨;2030年国内民航航煤需求量在5300万吨左右,“十五五”年均增幅约5%;2035年至2040年,国内航煤燃料需求量将达到峰值,预计在7500万吨至8000万吨。

面对市场新形势,炼化企业需要实施四大策略:一是优先保障专项航煤需求。二是保障民用机场航煤需求。根据目前国内由中国航油就近配送、控制成本的配送机制,并结合周边民航机场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合理规划炼厂航煤产能和产量,保障周边民用机场的航煤资源需求。三是根据周边机场保税航煤的增长情况,“以出顶进”积极拓展保税油市场。四是研判下游市场需求走势,调整炼厂转型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建议紧跟国内热点行业发展节奏、踏准国内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企业转型节奏,积极向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补能基础设施和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特种化工品方向转型。

石油锐评

以航煤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

在能源变革的惊涛骇浪中,炼化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当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冲击传统成品油市场,当LNG重卡加速替代柴油需求,航煤却凭借航空运输的刚需属性,成为炼化产业破局的关键支点,展现出逆势增长的发展韧性。这种市场分化既反映出能源消费结构的深度调整,也为传统炼化企业打开了产业升级的新窗口。

航煤的价值源于其独特的市场定位与技术特性。作为航空运输的核心燃料,航煤需求与民航业发展紧密相关,相较于受新能源冲击明显的汽柴油,其消费韧性更强,受短期能源替代的影响较小。同时,航煤生产对加工工艺和质量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普通成品油,技术壁垒更高,产品附加值相对突出。这些特性决定了航煤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短期效益支撑,更能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验田——当前全球航空业低碳转型提速,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应用已成国际竞争的焦点。

然而,炼化企业做优航煤绝非易事。从技术层面看,传统航煤生产在收率提升、质量优化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而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涉及跨领域技术整合,对原料适配、工艺创新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企业还需避免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平衡好短期效益与长期布局的关系,防止陷入“路径依赖”的陷阱。

破局的关键在于以系统思维推动“技术+市场+生态”协同升级。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应聚焦“两条腿走路”,既要通过工艺优化提升传统航煤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巩固现有竞争优势,更要加大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投入力度,联合科研机构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在市场拓展上,需打破传统业务边界,积极对接航空运输业的低碳需求,探索与航空公司、机场等下游环节的深度合作,提升产业链话语权。在生态构建上,要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跨行业标准对接和资源整合,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让技术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产能。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航煤的崛起不仅是单一产品的市场突围,更是传统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实践启示我们:在能源变革中,企业既要立足自身优势,筑牢能够抵御短期冲击的“压舱石”,更要以长远眼光洞察产业趋势,在技术迭代和生态重构中培育新动能。唯有把握好“稳根基”与“开新局”的辩证关系,才能让航煤这一支点有效助力炼化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跃迁,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赢得主动。(薛晶文)

相关新闻
  • 中国石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纪实

    在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轮南镇附近戈壁滩上的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现场,塔里木油田油气运销事业部库尔勒油气储运中心管道队队长张瑶正带领员工,深入开展“深地先锋·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活动。他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抢抓生产建设黄金季节,争取在安全生产、攻坚克难等方面赛出新成果,展现石油产业工人风采。”

  • 航煤市场竞争加剧 炼化企业如何破局?

    编者按: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使汽柴油需求增长放缓,而航煤凭借航空运输的刚需属性,成为炼化企业增效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今年一季度,国内航煤需求增速已从两位数回落至5.5%,市场竞争加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替代能源开始崭露头角。面对这一变局,炼化企业急需调整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抢占市场先机。中国石油报本期《炼化新材料》版围绕炼化企业如何应对航煤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进行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 全球能源体系迈入电力引领新时代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电力革命。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力需求同比激增4.3%,增速达过去十年均值的2倍。国际能源署能源市场和安全总监贞森惠佑指出,这一跃升反映了世界能源系统的根本性转变。清洁电力正从补充性能源升级为增长主力。国际能源智库Ember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达40.9%。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绿氢制备产业化及人工智能(AI)算力集群的爆发式增长,电力系统的低碳化转型将成为全球能源深度脱碳的关键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