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张与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负电价”现象频繁出现,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2022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有176天全天最低电价小于0元 / 千瓦时,其中135天出现- 0.08元/千瓦时的最低负电价;2023年“五一”期间,连续22小时负电价更是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五一”也不例外。山东5天假期120小时内,发电侧负电价时长约46小时,用电侧约45小时,每日8-16时为高发时段。
与往年相比,今年负电价出现频次与2023年持平,且首次在假期全周期内均有发生。
“负电价”现象已不再局限于个别地区。
年初,浙江电力现货市场电价低至-0.2元/度,较山东同期低1.5倍,并在1月27日创下全天负电价纪录,“五一”期间再次出现。内蒙古蒙东、蒙西市场也疑似触及零电价或负电价。
部分地区即便未出现负电价,电价也普遍走低。例如山东、新疆全月使用深谷电价;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五一”期间开始执行重大节假日深谷电价,其中浙江节假日价格最低为0.126元/kwh。

截止目前,已有21省执行午间谷段电价。其中,湖南夏季7月、8月执行午间低谷电价;安徽在春秋季、夏季和冬季划分不同的低谷时间段;江西3月-11月执行午间低谷电价。

分时电价政策方面,4月,多个省市对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征求意见。
山东率先发布了《山东省分时电价政策创新与实践》蓝皮书,峰谷时段基于供需关系持续动态调整,春、秋、冬深谷时段集中在11:00-14:00,尖峰时段集中在用电晚高峰,夏季不含深谷时段,延长晚高峰尖峰时段。
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分为政策性和市场化两类。
江西、江苏等地将午间时段(2-4小时不等)调整为谷段/深谷时段,同时,拉大高峰和低谷的上浮/下浮比例约10%。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新政虽然浮动比例增大,但参与浮动的内容由现行的“用户到户电价”改为了“电力用户购电价格”,调整之后,储能电站每天仅能进行一充一放,即低谷充高峰放,而且峰谷价差仅为0.64元。
光伏项目收益稳定性受冲击。江苏分布式光伏午间发电量占比超60%,新政通过“四段式电价+深谷时段”的组合,使光伏出力高峰时段与市场低价时段重叠,将导致项目自发自用收益缩水严重。

按照各地分时电价政策,海南、山东、湖北还保留了尖峰电价;海南价格最高为1.392元/kwh。
山东、新疆全月使用深谷电价。山东深谷电价低至0.195元/kwh。
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午间有3h高峰电价时段,鼓励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以减轻电力系统负荷压力,节约能源资源。
价格表如下: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