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劳动最光荣,奋斗正当时。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石油19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广大干部员工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从科研一线到油田井场,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是时代最鲜活的底色;从炼塔之下到服务终端,每一位坚守的劳动者都是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示这19位全国劳动模范的风采,敬请关注。
气田“追光人”
王川洪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采气工首席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
获奖感言》》》
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称号,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奋斗的意义、坚守的价值和奉献的美好。我要珍惜荣誉、保持本色,把劳模精神融入自己的血脉,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继续努力、再立新功,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贡献力量。

4月28日,人民大会堂内国歌激昂,全国劳动模范、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工艺技术所技能专家王川洪胸佩奖章,目光灼灼。26年的气田追光之路,在这一刻凝结成星光,彰显了“全国劳模”的使命与担当。
寻找光 在迷茫中敲定方向
1999年,王川洪从输气技校毕业,毅然选择到重庆气矿大天池气田最偏远的五佰梯区块工作。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他猝不及防:颠簸的土路、荒凉的井站、日复一日枯燥的巡检工作……初到之时,他一度陷入迷茫。
转机始于一次批评。原重庆气矿开发部主任检查时,指着锈迹斑斑的设备道:“环境可以简陋,但精神不能懈怠!”这句话如当头棒喝。他从此沉下心来,从小事做起:清洗分离器、记录压力参数、研究阀门结构……一次脱硫塔再生倒换作业中,进气阀因雨水锈蚀卡死,他抡起榔头,对准阀杆精准敲击,硬是敲出一条生路。这一敲,也敲开了他心中的迷茫,敲定了前行的方向。
追逐光 在交汇时锚定目标
两年后,王川洪调任天东2井班长。面对复杂的工艺流程,管理压力如影随形。一次技能竞赛中,他偶遇偶像——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一级技能专家刘辉。这位专家仅凭流程图便能推导出故障根源,逆向思维令他震撼。“技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得到偶像的指点后,他豁然开朗。自此,他开启疯狂学习:白天跟老师傅跑现场,夜里啃书本;省吃俭用买下笔记本电脑,自学CAD制图与气井动态分析。
2004年接任南雅站站长时,他仅用一周时间便摸清了全站的设备参数、管线布局,甚至背下每口井的产气波动规律。“数据是气田的脉搏,摸准了才能对症下药。”王川洪说。回到站里,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通过阅读大量理论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在工作中与同事互相交流提高技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追逐着光,他实现了最初的目标:担任南雅站站长;更是因为追逐着光,他不再为自己设限,踏实干好每一项工作,成了他一生的目标。
成为光 在转折中淬炼锋芒
南雅站成为他的“试验田”。他整合周边单井、管线与人员,打破“一站一井”的桎梏,试行中心站管理模式。
2011年冬,天东007-X2井开井遇冻堵情况。为抢抓上产节点,王川洪干脆住在老乡家里,随时处理开井冻堵情况。凭借超强的责任心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使他那一年捧回“分公司劳动模范”奖章。转任培训师后,他更将“传递光”视为使命。学员水平参差,他独创“五步培训法”,使培训效果显著提升。他主编的《采气工技师》教材,被称作“采气人的新华字典”,斩获集团公司首届实训师大赛团体一等奖。
2014年,重庆气矿采气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王川洪作为首批工作室成员,致力于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2018年,王川洪凭借过硬的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他领衔和参与解决集团公司生产难题14项,科研项目8项,解决其余气田生产技术难题80余项。2023年,作为“天然气场站阀门内漏检测及碳减排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他率队攻坚克难,荣获集团公司第二届创新大赛一等奖。
追光的路上,王川洪将每个角色都做到极致:工人、班长、站长、培训师、专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他工整地誊写着:“光不在高处,在脚下;荣耀不在奖章,在气田的每一次呼吸。”从青涩的技工到行业的脊梁,王川洪用半生来诠释:真正的追光者,终将以平凡铸就非凡,让每个脚印都闪烁星辰之辉。(通讯员 蒋剑)
同事眼中的他》》》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一级技能专家 刘辉:王川洪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职业价值,兼具技术硬实力与团队软实力,其创新成果、一线坚守、人才培养及社会贡献,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其专注技术和乐于奉献的事迹是产业工人学习的榜样。
机械“问诊员”
崔岩 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东部检修车间维修九班班长、高级技师
获奖感言》》》
感谢公司为我们搭建了足够大的成长平台,让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十余年钳工生涯让我明白,干工作没有捷径,必须立足岗位,拿出“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劲头,学技术、练技能,不断打磨自己,真正成长为行家里手。

5月1日,第135个国际劳动节。载誉归来的崔岩和往常一样换好工装,来到乙烯装置现场查看设备机组的运行状态。跟他相熟的岗位员工看到崔岩打趣道:“都当劳模了,还亲自上现场啊。”“当了劳模更得加把劲干,不能让你们比下去!手里有活,咱回头再聊。”崔岩笑着回应,说罢便继续专注地检查设备了。
时光淬火 从钳工“萌新”到技术“大拿”
2014年,怀揣着对石油事业的无限憧憬,崔岩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入职吉林石化,成为一名检修钳工。白天,他紧随师傅脚步,穿梭于各个检修现场,将每一个难点、要点和数据翔实记录在随身的笔记本上;培训基地里,别人午休他拆装零件,别人下班他描摹图纸;夜晚,他独自挑灯夜战,反复琢磨白天遇到的问题,力求精准掌握每一个操作要领。他总是主动争取实操机会,将每一次操作视为提升自我的契机。3个月用坏5套游标卡尺后,硬是把德国进口机组的286个零件全部参数刻进脑袋里。“当年,师傅说检修工要练就‘机械触诊’的绝活,现在我也能闭着眼睛听出机泵运转的轴系偏差了。”崔岩轻轻摩挲着陪伴他十年的笔记本说,早已泛黄的纸页上布满油渍,是机组近百次的“问诊记录”。
就凭这股干劲儿,崔岩仅用3年时间,便从普通钳工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主操,2019年担任班长,2023年晋升为高级技师。
向难而行 创新探索雕琢匠心本色
设备故障一直是威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大敌之一。崔岩总能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迅速找到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美国进口的X8002汽轮机振动值严重超标,乙烯装置被迫低负荷运行,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给装置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经拆检,发现是长时间运行缸体变形、定位销松动等原因导致的。若按国内现有方法,将汽轮机整体送至专业厂家修复,至少需要90天,经济损失超500万元。
装置早一天修好,就能早一天提负荷、早一天创效。那一天,崔岩几乎整宿没睡,通宵画出了维修图,运用偏心原理在销孔上调整同心度,临时解决了问题。可治标不治本,崔岩心里仍像扎了一根刺。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充分考虑设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改进,自主设计了“汽轮机现场修复装备”,实现了非整体拆卸现场修复,不仅缩短了检修工期,提高了修复质量,还节约了费用。这一成果荣获中国石油第二届创新大赛一等奖。
勇于担当 “一人强”变为“人人强”
崔岩始终坚信,个人能力终究有限,只有将“一人强”转化为“人人强”,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就这样,崔岩取得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培训师资格,累计开展各级培训超过500学时。
在培训过程中,他针对生产装置设备特点、技能创新、基本功训练等内容,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他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技师7人。这些学员现在都已经成了企业的技能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23年吉林石化公司内训师竞赛决赛中,崔岩以精湛的技术、精彩的讲解和充分的发挥,荣获了第一名的佳绩。此外,他还多次到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在校学生授课,让学生们提前了解企业情况,能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勤奋、担当、创新、实干,这就是身为90后的崔岩成长为“石油工匠”的秘籍,也为新时代石油青年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如今,吉林石化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崔岩用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激励着广大吉林石化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建设“实力吉化、活力吉化、美丽吉化”为己任,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记者 宋洋 高炳仑)
同事眼中的他》》》
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东部检修车间主任 聂永利:十余年的工作生涯,崔岩经历了许多次的挑战与考验。遭遇失败,他从不轻言放弃,而是一次次重新开始;面对成功,他不骄不躁,总是虚心总结经验,力求下次做得更好。他的身上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儿,这种拼劲儿成就了今天的他。
装置“守望者”
苏健 四川石化炼油三部特级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
获奖感言》》》
获得劳模荣誉不是终点,而是使命的新起点。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继续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弘扬石油精神,扎根本职工作,攀登技能高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月中旬,在四川石化炼油三部窗口检修现场,一个身形厚实的北方汉子刚满头大汗地回到现场控制室,翻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对照DCS画面埋头研究起来。他就是炼油三部芳烃抽提装置的苏健,也是部门出了名的技术攻关达人。
实干 确认每一颗螺栓
2012年夏天,四川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施工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苏健所在的芳烃抽提单元是全厂进度最快的装置之一,已工作8年的他被年轻员工亲切地称为“大师兄”。
“苏师傅,就靠咱几个能行吗?”望着纷繁复杂的钢铁丛林,小年轻们无从下手,心中打起了退堂鼓。“能,哪怕每次确认一颗螺栓,也要把装置交接好!”苏健拍着胸膛,带头组建青年突击队,投入到项目交付前的“三查四定”工作中。由于独特的工艺原理,装置几座精馏塔的内件完好性成为工程交接质量管控的关键。在40摄氏度高温下,苏健钻进最高60多层的精馏塔内,逐层穿过仅比A4纸稍大的通道板,逐一确认2万多片浮阀的灵活性,一钻就是一整天。
就这样摸爬滚打了半年,苏健带领团队形成全厂争相学习的“三查四定”工作法。2014年,芳烃联合装置开车一次成功,芳烃收率高达99.8%。
匠心 把毛巾拧了又拧
常年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使苏健练就了一双捕捉效益点的“火眼金睛”。2019年,一项工艺指标引起了他的注意:作为高效益产品的石油苯,会被芳烃抽余油带走,并产生少量损失。国内同类装置普遍只能将芳烃抽余油中的苯含量降至1%,便止步不前。“如果减少苯的流失,既能‘挖’出可观的产品效益,还能优化国Ⅵ汽油品质。”苏健将厚厚的资料往桌上一堆,决定解决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苏健牵头成立了课题小组,几乎把自己“钉”在了装置现场。
历时一个多月,在十多种方案反复推演后,生产装置的脾气终于被摸透。当优化后的产品的分析结果出来时,同事们纷纷庆祝:“太好了苏师傅,抽余油里的苯含量足足下降了0.7个百分点!”“这可不只是相差0.7,而是优化了70%呢。”苏健哈哈大笑,“创效不就是要精益求精,把毛巾里的水拧了又拧吗?”
苏健的这一成果在集团公司首届一线创新交流大会上亮相,并转化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样本。
传承 是践行者更是传递者
这些年,苏健带过的徒弟换了一批又一批。老有同事打趣:“苏师傅,原来的徒弟又换班组啦?”他总是哈哈一笑回答说:“他们能早点独当一面,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苏健深知“传帮带”的重要性。他常说,技能大师的“大”,在于胸怀大局;“师”,在于甘为人梯。“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份使命担当,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坚守和传承。当前炼化行业正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发展,一代代石油人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能变。
从业20年,他始终做青年员工的引路人,并总结创新出一套“解密式培训法”,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合格的石油石化人。他通过名师带徒、实习培训、新员工轮训等方式带徒41人,已有9人被聘为主管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如今,徒弟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得热火朝天,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苏健的故事诠释了“匠心”的含义——不仅是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更是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锁好载满荣誉的橱柜,背上盛满经验的行囊,他选择再度出发。夜色渐浓,伴着机泵的轰鸣声,循着若隐若现的光束,穿过鳞次栉比的炼塔管廊,这位装置“守望者”像往常一样,开启了又一段巡检路。(记者 杨尚陶 通讯员 李兴智)
同事眼中的他》》》
四川石化公司生产运行部(总调度室)生产调度员 陈国正:作为刚入职时的大师兄,苏健毫无保留地传授工作经验,是我当之无愧的职场引路人。他常说,技术要传承,匠心更要延续。在他的带动下,我不仅学到了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学到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 人民日报点名光伏、锂电行业“内卷式”竞争,将采取多种措施治理
- 国资委召开央企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推进会,强调提升新能源消纳和调控能力
- 山东烟台:2024年,省级财政下达海上风电财政补贴资金4596.75万元
- 国家发改委:抓好三个统筹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 浙江奉化:2025年5月已新增光伏装机13.73万千瓦
- Enfinity扩大美国信贷额度,支持新能源部署
-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签约12GW能源项目
- Shelf Drilling wins Saudi Aramco rig extension deal
- Shelf Drilling赢得沙特阿美钻井平台扩建协议
- 挪威阿蒙海事公司推出氨动力散货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