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机器又集体‘罢工’了,咋整啊?”
“设备使用的年头太久了,零部件都不灵光了,咱就得勤修勤保养着!”
6月25日,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生产保障中心生产保障班班长赵忠斌和修理工刘永胜一边交流情况一边仔细检查着设备。
此时的修理间内,2台推土机因核心部件老化,导致后桥转向失灵,机器再一次集体“罢工”,这让检修组人员愁眉不展。当下正值生产攻坚关键期,库房配件又告急,怎么办?
“找配件,修!”随着赵忠斌的一声令下,大家扎进了报废零件堆里。
沾满油污的齿轮、锈蚀斑斑的转向臂……这些旁人眼中的“废品”,在他们眼里却是难得的“宝贝”。
大家手持工具逐件检测,用砂纸仔细打磨锈迹,凭借多年积累的检修经验,从数百件废旧零件中筛选出23件可用部件。破损的安全阀、补焊的小接盘、掉漆的转向离合器等,都成了推土机“复活”的关键。
组装时,赵忠斌猫着腰调试液压表。2个小时过去,常年检修落下的老毛病犯了,后腰传来阵阵钝痛。他缓缓直起身子,轻轻按压后腰,稍稍缓解后,又继续投入工作。
拆卸、清洗、测绘、重组、安装……36个小时连续攻坚,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老师傅刘永胜戴着老花镜,用工具一点点剔除齿轮箱内的顽固油泥;电工林斌、耿思源对照电路图,逐条梳理转向控制系统线路;赵忠斌调试液压系统压力参数。最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台推土机成功“复活”。
尽管大家疲惫不堪,但一想到2台推土机能节省4万多元的修理费,都开心地笑了。
班组的“废旧物资再利用台账”又添了新内容:安全阀2个、转向离合器1个……刘永胜翻着泛黄的账本说:“去年咱‘救活’了50多个零件,节省了10多万元,这账划算!”
像这样“抠门”的班组,在钻井一公司还有很多。他们将修旧利废融入日常,把技术攻坚作为降本利器,让每个金点子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特约记者 刘娟 通讯员 梁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