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中国石油代表郑重签署《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承诺书》。这份沉甸甸的承诺目标明确——到2030年,主营业务实现绿色企业达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打造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硬核样本”。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石油锚定《集团公司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4—2025年)》提出的目标,全链条拧紧节能“阀门”、织密节水“网络”。2024年,78万吨标准煤节能量、824万立方米节水量的成绩单,正是中国石油以绿色动能驱动转型升级、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基垒台的有力见证。
顶层设计“明方向”
绿色发展“绘蓝图”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石油以系统思维绘制节能降碳“施工蓝图”,通过顶层设计为绿色发展“明方向”。2024年三大重点任务成效显著,2025年提质攻坚蹄疾步稳。
方案领航,绘制全产业链“节能地图”。中国石油制定实施的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系统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从油气田生产提效到炼化能效达标,从清洁替代到电气化率提升,覆盖全业务链条。7家专业公司化身“施工队”,量身定制64个节能降碳特色项目,累计节能15.28万吨标准煤。
精准把脉,开出节能降碳“诊断书”。面对能耗难题,中国石油创新建立“节能体检”机制,对14个能耗大户项目开展专家会诊,提前为60个重点项目开具“节能处方”。38家重点企业经过全面“体检”,建立“问题病历本”动态跟踪,确保节能措施“药到病除”。
标杆示范,点燃能效提升“新引擎”。在油气田,采油厂、作业区展开“能效擂台赛”;在炼化企业,针对关键设备开展“能效PK”。常减压加热炉、重整四合一炉等装置变身“节能标兵”,平均热效率提升0.25个百分点。6家炼化企业的8个能效达标提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老装置焕发新活力。
中国石油以QHSE提质攻坚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节能降碳“升级版”。从筑牢重点项目能耗源头“防火墙”,到以节能降碳基层站队为载体,“一企一策”定制能效水效提升“路线图”;从原料优化和技术改造推动炼油、乙烯等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国家要求,到为生产装置装上“节能智慧大脑”,实现原料、燃料等要素的高效协同,每一步都精准发力,推动节能降碳工作迈向更高台阶。

专业公司“亮实招”
创新驱动“见真章”
在节能降碳的赛道上,中国石油各专业公司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协同发力,在各自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
油气新能源公司打出“组合拳”,在保障油气稳产的同时,通过系统优化和清洁替代双轮驱动,今年1至5月实现节能17万吨标准煤,节水177万立方米,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68.8万吨标准煤,自发自用绿电占比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油气产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总能耗和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用能结构持续优化,走出了一条“增产不增能”的绿色发展新路。
炼化新材料公司精打“能效牌”,通过炼油乙烯能效提标专项行动,使出能量系统优化、重点耗能设备提效、余热回收利用等“连环招”。今年1至5月延续2024年良好态势,实现节能16万吨标准煤,减少燃煤消耗26万吨。公司去年斩获7项全国石化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荣誉,展现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硬核实力”。
中油技服亮出“科技剑”,今年创新推出电动化设备“应配尽配、应用尽用”模式。1至5月,624部节能钻机、307部电驱压裂橇齐上阵,累计使用网电10.5亿千瓦时,替代及节约柴油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万吨。特别是电驱压裂橇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3%,让绿色作业成为工程现场的“新时尚”。
此外,销售公司持续推进绿色转型,打造低碳加油站示范项目;中油工程聚焦低碳施工,推广模块化建造等新模式;中油资本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为新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共绘中国石油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
凝心聚力“抓落实”
节能降碳“结硕果”
在中国石油广袤的“碳”版图上,一场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企业使出“十八般武艺”,在节能降碳赛道上你追我赶,用切实举措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油气田企业在戈壁滩上种出“绿电果园”。辽河油田玩转“电能魔术”,创新使用大功率电加热技术让稠油“乖乖”流动。塔里木油田把“死亡之海”变成“绿电海洋”,5座光伏电站如明珠般镶嵌在戈壁滩上,年发电量可供200万户家庭使用一年。“我们不仅在地底下找油,还要在阳光下‘种’电。”塔里木油田新能源事业部林国强副主任兴奋地说,“现在油田生产用能终端电气化率已突破40%大关。”
数字化给炼化装置装上“智慧大脑”。大庆石化公司通过“外科手术级”精度调节燃烧器等措施,今年前5个月13项能耗指标破纪录。独山子石化公司的能源管控大屏上演“节能芭蕾”。“这系统就像给装置做CT。”技术人员郭凯斌说,“连疏水阀这样的‘毛细血管’出现异常都能实时捕捉,做到毫厘必省。”广西石化公司用“数字炼金术”实现芳烃收率提升3.5%,16项措施止住“污油、火炬气”出血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年回收的雨水可注满40个国际标准泳池,让“天上水”变成“手中金”。
布局新能源,披上“绿衣裳”。浙江销售公司LTD节能灯如省电小能手,智能系统化身“能源管家”,76座光伏站变身“阳光充电宝”,既省电费又减碳排,让加油站披上“绿衣裳”。西藏销售公司的充电桩像珍珠项链般串联起318国道。“以前司机担心充电难,现在我们的充电站比藏羚羊还多!”工作人员打趣道。东方物探公司派出EV56震源车、eSeis节点仪器配合无人机,让70%的探区实现绿色勘探。
在这场绿色征程中,中国石油人以创新与实干诠释:节能不是限制,而是新动能;低碳不是附加题,而是发展的必修课。当充电桩在高原点亮星光,当余热回收系统在炼厂高效运转,这些实践不仅推动着企业能效提升,更彰显了中国石油绿色转型的坚定步伐。未来,随着节能降碳工作的持续推进,中国石油必将创造更多“化能为效”的生动范例!(记者 王芳 特约记者 史方 吕正林,沙秋、杨树林、张若松、程祎晨、罗前彬、王成凯、刘莉莉、李志强、马晓娟、李芳、党丽清、王识博、李一蕾、李晔璇参与采访)










- 国家能源局:2025年5月新增风光、生物质能项目4917个
- 广东湛江市:按照省部署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化发展
- 盐城市滨海生态环境局受理盐城清能滨海八滩15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公示
- 光伏座谈会更多细节披露,参会人士:整治力度更大
- Limpet mine threat in the Mediterranean grows
- Splash Wrap: Trump leads headlines in a calmer week for shipping
- ITF pushes for warlike status in Gulf hotspots
- 1死2伤!又一起光伏项目事故曝光
- Samsung Heavy teams up with PetroVietnam to build tankers in Vietnam
- Two dead, six injured in latest Russian missile attack on Odesa 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