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生产现场,15台120吨级纯电动轮矿用车正在有序作业。

今年3月6日,我国首批自主研发的120吨级纯电动矿用卡车正式在国家电投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编组运行,该型矿车实现了在国内露天矿山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这些批量投用的纯电矿用卡车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动力源,充电1小时可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单日土岩剥离量达1.8万立方米,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土岩剥离近280万立方米,相当于1096个游泳池容积。与同吨位柴油车对比成本降低63%,能耗降低40%,年碳减排量达7500余吨,相当于种植40万棵冷杉。
“过去矿场里柴油味刺鼻,机器轰鸣。现在电动矿卡运行起来只有四五十分贝,驾乘体验很好,还节能降耗。”机电管理部副主任杨志佳在矿车检修区,指着矿车车头的发动机介绍,这个车辆自重100吨、需要一个人驾驶,一个轮子就三米高。
数据显示,15台纯电动轮矿用车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2359.4吨,降低运营成本83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省钱又减碳”的双重效益。

这项技术突破背后,是一场艰苦的科技创新攻坚战。“我们这台车设计了电池热管理系统,冬季让电池保持恒定温度,夏季为电池系统散热。”
针对高寒地区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重载上坡动力不足等难题,研发团队攻克了多支路充放电、电池均衡冷却、能量回收等核心技术,获得5项国家专利,让“大块头”在-30℃的极寒天气中依然能稳定作业,打破了国外对大吨位电动矿卡技术的长期垄断。
“为了进一步提高纯电矿卡安全性,我们加装了自主研发的“车辆智慧安防系统”,实现了防撞预警、实时监控、超速报警、驾驶员行为分析等功能,安全保障再升级。”扎哈淖尔煤业公司机电副总经理朱宴南介绍道。

“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行业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加快“油采向电采”转变,积极探索排土场光伏绿电转换,充分利用光伏等资源并网发电,着力构建“绿电+电动矿卡”用能模式,推动矿山向“无人化、智能化、低碳化”迈进。
邢乐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中期工作会议
- 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强调综合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户产能有序退出
- 风光规模超5GW!“疆电入湘”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 欧盟提出2040年减排90%的措施
- 欧盟将投资36.6亿欧元用于清洁能源项目
- Methane Emission Tracking Satellite Lost in Space, EDF Says
- 法国电力公司称甲烷排放跟踪卫星在太空失踪
- 国家能源局:2025年5月新增风光、生物质能项目4917个
- 广东湛江市:按照省部署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化发展
- 盐城市滨海生态环境局受理盐城清能滨海八滩15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