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集团公司正在组织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各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各自的规划编制。编制好战略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意义重大。
本版推出特别报道,以习近平同志领导制定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蓝本,深度解析其中蕴含的规划哲学、科学方法和实践智慧。各企业要将其作为一面镜子、一把钥匙,科学谋划如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制定更具前瞻性、科学性、韧性和可操作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引领企业长远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敬请关注。
专家观点》》》
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保障能源安全供给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韩融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在厦门任职期间,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简称《厦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厦门发展战略》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决策方法,对于能源行业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厦门发展战略》将生态要素融入城市发展规划
《厦门发展战略》编制时正赶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进入更快更好的发展阶段,亟须回答如何才能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厦门市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专章开篇就指出了厦门“得海独厚”“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实为优越。提出在发展特区经济的同时,应保护和发挥“生态位”优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对此给予很高评价,他说:“厦门是第一个提到生态问题的。”厦门市在系统分析了城市环境状况、环境容量与建筑形态问题之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提出厦门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举措。
工作3年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厦门市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极具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思路和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特区建设起步和加速阶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及时规避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势头。
《厦门发展战略》发挥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
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厦门发展战略》立足厦门发展实际,提出“深化改革,健全市场机制和投资环境”,并给出了打通堵点、卡点的办法。第一,科学定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运用计划机制来指导市场机制,以市场机制来实现计划调控目标。第二,灵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反映有关宏观调控手段与影响总供需的基本因素之间存在的具体数量关系,在事前对各种政策方案作出定量评价。第三,动态调整专门人才和专业结构。经评估,满足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要求,专门人才总数与职工总数的比例关系要达到40%,需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的宏观管理人才以及国际金融、股票证券交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能源行业编制中长期规划要兼顾能源供给和绿色低碳转型
“十五五”时期,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双重任务,一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二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同时还肩负着稳投资、促转型的双重使命。能源行业编制中长期规划要覆盖全经济范围,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治理方式上,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对于能源行业而言,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制定规划既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又满足能源结构变革与产业结构转型所要求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至关重要。
第一,树牢安全和发展的底线。要强化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作用,控制发展总量、有序减量替代,降低行业耗能和碳排放水平,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灵活转型。
第二,将生态要素融入发展规划,把握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互为反馈的关系。在规划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时,应利用脆弱性评估,对系统面临的潜在气候风险作出前端预判和响应。
第三,开展协同治理,提升能源系统管理效能。全球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从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逐步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变。这一转变涉及多个主体,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一是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跨省跨区和省内市场的衔接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通过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可中断用户、独立储能、分布式能源、可调电力资源,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共享改革成果、共担转型责任。二是通过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资产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业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待全国碳市场成熟完善后,探索研究将碳期货、期权、远期产品等金融衍生品引入碳市场。此外,监管部门要明确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的规范和要求,完善企业披露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
理论课堂》》》
以前瞻的战略规划擘画发展蓝图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伟大成就催人奋进,宝贵经验昭示未来。当前,科学谋划好“十五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使命在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厦门15年战略规划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智慧和实践力量,我们要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总结提炼规划引领发展的实践经验,不断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并持续丰富深化,更好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指导作用。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结合,以广开言路的作风凝聚规划编制合力。坚持把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统一,形成相互叠加的合力,是我国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编制战略规划既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政治高度锚定方向,以专业精度筑牢框架,以宏观视野把握改革方向和步伐;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倾听民意,以多元共治汇聚民智,以开放协商凝聚共识,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
始终坚持系统谋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推动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进行统筹谋划,又要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编制战略规划既要从宏观层面绘就“全景图”,明确中长期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又要从微观层面精心描绘好“施工图”,把握好节奏和进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注重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并能够落地见效。
始终坚持前瞻思考与立足当下相结合,将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兼顾当前和长远,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这要求我们既要前瞻思考、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又要立足当下、真抓实干,做好眼前事。新时代新征程,编制战略规划既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精准定位,做到探索机遇的触角更灵敏、把握机遇的行动更迅速;又要“脚踏实地谋发展”,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以规划实施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始终坚持守正固本与勇毅创新相结合,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激发规划引领发展的活力动能。守正固本是勇毅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勇毅创新是守正固本的目的和路径。只有坚持守正固本与勇毅创新相结合,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引领时代。新时代新征程,编制战略规划要坚持在守正固本中把稳舵盘,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又要在勇毅创新中寻求突破,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始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攻坚相结合,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规划任务如期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攻坚,是推动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只有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握重点、攻坚难点,才能使工作既有全面安排,又有具体抓手。新时代新征程,编制战略规划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既要在整体推进上下功夫,使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要求;又要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注重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提高质量效益,实现“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7月7日第13版)
记者观察》》》
规划编制,向《厦门发展战略》学什么?
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回望《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简称《厦门发展战略》)这份开创性规划,其蕴含的系统思维穿透时空,为石油石化企业编制中长期规划提供了宝贵镜鉴。
学全局谋势,跳出“一企一域”局限思维。《厦门发展战略》的卓绝之处,在于将经济特区置于国家战略坐标系中精准定位。企业规划尤需主动融入国家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大局。产业链定位应深度嵌入“双碳”目标、能源安全等国家战略,推动化工园区与邻近产业集群构建“物料互供、能量梯级利用、基础设施共享”的共生网络。例如,基地规划须兼顾进口通道安全与内陆新能源消纳、区域产业配套;技术路线选择应前瞻能源革命趋势,规避“投产即落后”风险。
学开门问策,让专业力量穿透行业壁垒。专家协同攻坚、广纳市民征文、倾听民间呼声的“厦门经验”,至今仍熠熠生辉。规划编制者应学习“骑自行车调研”的务实作风,深入装置一线、科研基地等基层现场,倾听操作工对工艺改造的建议,征集技术员对设备升级的诉求。同时,可构建跨界智库,针对“卡脖子”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开展定向攻关。
学前瞻视野,以改革胆识破转型坚冰。“改革,先走一步有风险,但国家需要有人去蹚路子……”厦门的破冰勇气,正是当前石油石化转型所需的。编制“十五五”规划,不能止步于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要研判未来的技术突破方向、市场替代风险及其配套支撑体系。当务之急是系统谋划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路径,同步匹配制度创新、要素保障等机制,为产业升级预留技术接口、制度弹性与转型空间。可因地制宜设立“创新特区”,以“点”的突破带动全局转型。
学蓝图恒心,保持跨越周期的战略耐力。从筼筜湖治理到自贸区升级,厦门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石油石化规划尤需此定力,可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资源高效利用与近零排放路径,全链条规划布局关键低碳颠覆性技术,设定炼化产能集约化、化工材料高端化、能源利用梯级化等量化目标。更应建立韧性评估与动态优化机制,识别供应链、技术、政策风险点,设计情景预案,打造规划执行的实时监测与中期纠偏平台。
《厦门发展战略》启示我们,卓越的中长期规划,可穿越时空照亮发展航路。我们当以系统思维锚定时代坐标,以开放胸襟汇聚变革力量,以改革锐气突破转型隘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接续奋斗。唯有如此,“十五五”规划才能成为穿越周期迷雾的可靠罗盘,引领我们驶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记者 薛晶文)
企业连线》》》
如何结合实际,高水平编制企业战略规划?
■辽河油田经济技术研究院企业高级专家 李闯:
作为具有50余年开发历史的老油田,辽河油田面临剩余资源品质变差、开发成本压降难度大、绿色转型进展不及预期等困境。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应突出战略定位的适配性,加大辽河油田推进储气库群建设、稠油低碳开发、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等规划力度。
深化管理授权改革,开展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储气库、CCUS等特色业务。对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配套靶向扶持体系,激发老油田转型发展内生动力。
优化产业生态布局。依托集团公司上下游一体化优势,构建以新能源为枢纽的“油—气—绿电—碳资产”四维产业生态圈,助力油田打造“油气—新能源”一体化基地。(隋泠泉 采访)
■宝石管业发展计划部主任 王海博:
在“十五五”规划中,锚定装备制造业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方向。在规划中,更加突出发挥装备制造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作用,聚焦“为油气增储上产、炼化转型升级、新能源新业态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功能使命。
同时,期待规划指引宝石管业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投入力度,实施五大技术系列科技创新,打造智慧连续管、施工现场工厂化和井下大功率电加热器三大产品巨人和大国重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生产力跃升。宝石管业将通过技术创新与高效保障,更有力地支撑集团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加速转型,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关键装备支撑。(王冠慈 采访)
■玉门油田发展计划部副主任 侯孝政:
一是提升规划的系统性、一致性。严格执行规划“三上三下”编制程序,确保集团公司总体规划,各专业、专项规划,地区公司规划相互支撑衔接、协调一致,既反映集团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又体现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新兴产业要进行差异化考核,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规划边界要更加清晰明确。建议在集团层面更加清晰具体地明确各地区公司发展定位,明确业务边界,根据不同定位制定有针对性的负面清单,配套建立更加灵活且责权匹配的差异化授权机制。
三是严格落实规划审批制度。建议强化对地区公司规划的审查把关,根据各家发展现状、资源禀赋设置差异化发展目标指标,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指导性。
四是强化规划实施的资源保障。建议加强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以确保规划实施所需资源的投入得到有效保障,并提高规划执行的符合率。(许盛洁 采访)
■辽阳石化规划和科技信息部副主任 张岳斌:
一是政策衔接与考核机制优化。面对向“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转型的任务,要将减碳成效与新能源开发、再生能源利用、新材料研发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在“清洁替代”阶段保持一定的传统创效能力,以支撑绿色技术投入的过渡期成本。
二是加大产业链协同创新自主权。传统炼厂在风光电消纳、绿氢应用等环节缺乏协作机制,在前端规划中,炼化企业需要更灵活的技术路线,以配合在CCUS、低碳燃料等领域开展区域性试点探索,提高运作效率,加速从创新链向产业链的转化。
三是坚持资源保障与风险共担。炼化转型依赖高强度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氢能储运、低碳炼化等关键技术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企业可联合科研院所共建中试验证平台,通过“新材料专班”等机制引入复合型技术团队,加速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王志强 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