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正纵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在线联系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我要咨询

请填写以下需求,我们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申请试用

请填写以下表单,我们将尽快为您提供试用服务

如果您想登录平台,进行为期14天的全功能试用,请您填写左侧表格内容并提交至邮箱, 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并告知您登陆账户及密码,如有需要, 我们可安排人员去您工作单位进行线下培训交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近期,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国企》杂志承办的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面向‘十五五’,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在论坛发布的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中,中国石油共有7家炼化企业上榜,全面展现了能源行业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实践成果。

在全球积极推进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为能源行业的主力军,中国石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为引领,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加快CCUS/CCS产业化布局,加强林业碳汇开发、二氧化碳化工利用等,努力实现碳移除,积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截至2024年,中国石油已完成节能量78万吨标准煤、节水824万立方米,新建风光装机504万千瓦。

面向“十五五”,能源产业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持续加大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共同推动能源产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国家乃至全球的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部分)

兰州石化:刀刃向内真抓实干 打造绿色低碳生产范式

独山子石化:高标准“碳”路 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画卷

大庆炼化:逐“绿”向“新” 书写绿色转型新答卷

广西石化:“停锅炉”精益管理实践探索

广东石化:“三维减碳”驱动绿色发展——广东石化全链条低碳转型创新实践

云南石化:逐“绿”前行 勇“碳”新路

华北石化: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打造白洋淀畔“燕赵明珠”新名片

(排名不分先后)信息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石油锐评:绿色转型将重塑炼化企业竞争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正以系统思维处理好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思想引领、技术创新、制度巩固,走出一条工业与生态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思想引领是转型发展的基础。古人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想将绿色转型付诸实践,首先要认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性。短期来看,绿色转型可能会对企业利润带来一定影响,但以环境换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只有一个家园。只有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让环保从“被动约束”变为“主动追求”,彰显国企的责任担当。

技术创新是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先进的思想观念需要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作为支撑。工业发展早期,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化石能源的燃烧必然带来二氧化碳的排放。既要工业生产,又要碧水蓝天,好似一道无解的命题。然而,当绿色转型成为发展目标,科技研发逐渐向低碳环保倾斜,废气回收装置、磁力耦合调速技术、无锅炉炼厂等技术应运而生。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让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制度管理是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想要长期贯彻坚持,避免昙花一现,就必须借助制度管理,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无论是独石化的能源管控平台,还是广西石化构建的原油全流程优化、能量动态监控等数字化管理体系,都将环保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动态监测,让绿色发展从口号变为可以量化的管理工具,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长效发展。

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当节能成为增产手段,当减排创造出经济价值,绿色转型将重塑炼化企业竞争力。这不仅为行业树立标杆,更为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方案。(汪语盈)

企业实践》》》

独山子石化:“智”控能耗 降碳有方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李志强)7月10日,独山子石化公用工程部副经理王静丽打开6月底刚刚投用的AI温度预测模型,清晰地看到冷却水的温度始终稳定在最佳区间,实现了“不浪费一滴水”的精细管理。今年上半年,独石化乙烯装置耗水量在集团公司炼化一体化企业中保持最低。

独石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高标准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强环境保护,以创建绿色无异味工厂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6月28日,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独石化“高标准‘碳’路,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画卷”案例入选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

2021年,独石化发挥“专业+信息化技术”综合型人才优势,依托MES2.0系统自主开发能源管控平台并拓展应用范围,开展能源量化管理实践,建立了能源平衡、能源消耗、燃动费用、能源月报在线分析、“碳排放”等监控系统,覆盖1200多个“出血点”,形成了全链路的能源闭环管理。

独石化生产运行部系统能源一级高级主管文斌说:“通过这个平台能够精确把握能源消耗动向,找出用能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挖掘节能空间,实现长期持续节能。”

2023年,独石化建设智能水务管理平台,对全厂水系统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水质分类利用、循环回收和减少跑损,实现污水排放的自动计量与计划管理。

为保证杀菌设施连续稳定运行,独石化每日对循环水余氯进行2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药剂投加量,定期对能源消耗进行点评、分析,不断细化循环水场管理,保证水质良好。经过多年技术改造,独山子石化处理后的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满足国家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级企业指标要求。

接下来,独石化将以推动绿色低碳为目标,从绿色产品和服务、绿色生产和工艺、绿色文化和责任等方面,切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为行业绿色转型贡献“独石化方案”。

广西石化:全流程优化 全链条减碳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李芳 通讯员 李政峰)记者从广西石化7月14日召开的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广西石化生产运行进一步优化,完全加工费同比降低22.39元/吨,实现全厂降碳近3万吨,绿色发展成效进一步巩固拓展。

在“双碳”目标下,广西石化以“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停锅炉”为引领,对蒸汽、氢气、氮气、水等系统实施低碳化改造,构建原油全流程优化、能量动态监控等数字化管理体系。这一系列举措使公司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自2020年起累计减排超100万吨,为炼化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

在蒸汽系统优化方面,广西石化通过蒸汽供给侧的原油重质化、降低催化原料残炭率、提升生焦炭率,优化35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两器”操作等举措增加蒸汽产出。在蒸汽消耗侧,广西石化提高新氢管网纯度削减蒸汽消耗,优化催化裂化装置气压机组运行等。通过这些努力,2019年4月,广西石化停止外购蒸汽,2020年7月3台锅炉全部停运,成为国内首个停运动力锅炉的炼厂。

动力锅炉停运后,广西石化积极优化蒸汽系统应急预案,总结出蒸汽系统运行“五大应急”工况,明确暴雨各阶段装置调整要点,全厂富余50吨/小时应急调峰蒸汽。在管网系统优化方面,公司以实现蒸汽管网减温减压器“零流量”为目标,开发能效管控分析平台,使低压蒸汽管网由“紧缺型”转为“过剩型”,动力锅炉实现了常态化停运。

此外,广西石化开展氢气、氮气和水等全系统优化。其中,2018年起,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启动氢气回收项目,实现氢气梯级提浓,吨油氢气消耗降幅达25%。公司优化氮气系统,空分空压装置实现单系列长周期运行,每小时用氮量下降40%,每天可节电5万千瓦时。公司通过水系统深度治理,每年雨水回用量达百万吨,污水回用率提高了13.7个百分点。

通过一系列系统性优化,广西石化员工观念转变,创新优化意识不断强化,构建了原油“全流程优化体系”、多系统“实时动态监控和能量移动追踪体系”、公用工程系统“数字化管控体系”、全厂蒸汽系统“应急体系”等,推动生产管理数字化转型。收获管理效益的同时,生态效益显著,全厂碳排放强度降幅达27.5%,累计碳减排超100万吨,树立绿色发展标杆。

云南石化:深耕能效提升 勇“碳”发展新路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杨勇 霍树琳)“今年上半年,云南石化全流程综合能耗同比降低3.87千克标油每吨。”7月11日,记者从云南石化生产运行部获悉,1至5月,公司全厂能耗连续下降,6月能耗为正常工况下的最低值。

今年年初以来,云南石化紧扣“双碳”目标,狠抓节能、减排、降碳、扩绿,大力推进节能降碳、资源利用、污染减排等举措,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新典范。

推进节能降耗,优化全厂能量系统。云南石化整体优化工艺路线、能源结构和用能效率,利用数智工厂上线运行的契机,优化直供料比例,汽油和航煤加氢装置实现100%直供料。同时,推进动力站“一炉一机”运行和加热炉95号节能项目,常态化实施优化氢油比、动态调整空冷器等举措,今年上半年电耗为92.74千瓦时/吨,全厂综合能耗为67.17千克标油/吨,均达到历史最优。其中,1至6月,电、原水、蒸汽3项单耗创开工以来历史同期最佳。

打造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云南石化树立“废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理念,今年上半年回炼滤渣1万多吨,将催化油浆完全“吃干榨尽”。公司把污水当作产品来经营,2月份以来污水回用率超80%,处于行业标杆水平。同时,优化“装置围堰、罐区围堤、全厂共用雨水收集池和事故池”三级防控体系运行,动态调整雨水池和污水池液位,上半年回收雨水近6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1%。

坚持污染减排,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云南石化推进工艺尾气和燃料气深度脱硫,加热炉使用低氮高效燃烧器,每年排放二氧化硫低于200吨、氮氧化物低于700吨,2024年获评云南省首家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A级企业。今年6月27日,厂区27个智能充电桩正式运行,公司投用的光伏项目每年可为约3.2万辆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减少碳排放214.2吨,相当于植树1.071万棵。同时,云南石化联合科研机构,共同探索CCUS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贡献。

下一步,云南石化将继续以智慧和创新为动力,以“双碳三新”为引领,巩固和提升ESG创建水平,并持续擦亮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名片。

相关新闻
  • 交出中国石油绿色转型的“炼化答卷”

    近期,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国企》杂志承办的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面向‘十五五’,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在论坛发布的践行“双碳”目标优秀案例中,中国石油共有7家炼化企业上榜,全面展现了能源行业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实践成果。

  • 从厦门之兴看企业之治:如何编制好战略规划,引领企业长远发展?

    编者按:目前,集团公司正在组织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各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各自的规划编制。编制好战略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意义重大。

  • 弘扬:石油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焕然新生

    编者按: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中国石油拥有13处国家级工业文化遗产。作为纪念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遗产探访”主题活动已走进玉门油田、青海油田。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石油工业遗产?如何实践“工业遗产+红色旅游+研学教育”新路径?如何将硬核的石油工业遗产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课堂?本期推出特别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