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正纵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在线联系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我要咨询

请填写以下需求,我们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申请试用

请填写以下表单,我们将尽快为您提供试用服务

如果您想登录平台,进行为期14天的全功能试用,请您填写左侧表格内容并提交至邮箱, 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并告知您登陆账户及密码,如有需要, 我们可安排人员去您工作单位进行线下培训交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韩融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在厦门任职期间,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简称《厦门发展战略》)。深刻把握《厦门发展战略》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决策方法,对于能源行业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厦门发展战略》将生态要素融入城市发展规划

《厦门发展战略》编制时正赶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进入更快更好的发展阶段,亟须回答如何才能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厦门市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专章开篇就指出了厦门“得海独厚”“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实为优越。提出在发展特区经济的同时,应保护和发挥“生态位”优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对此给予很高评价,他说:“厦门是第一个提到生态问题的。”厦门市在系统分析了城市环境状况、环境容量与建筑形态问题之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提出厦门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举措。

工作3年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厦门市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极具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思路和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特区建设起步和加速阶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及时规避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势头。

《厦门发展战略》发挥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

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厦门发展战略》立足厦门发展实际,提出“深化改革,健全市场机制和投资环境”,并给出了打通堵点、卡点的办法。第一,科学定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运用计划机制来指导市场机制,以市场机制来实现计划调控目标。第二,灵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反映有关宏观调控手段与影响总供需的基本因素之间存在的具体数量关系,在事前对各种政策方案作出定量评价。第三,动态调整专门人才和专业结构。经评估,满足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要求,专门人才总数与职工总数的比例关系要达到40%,需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的宏观管理人才以及国际金融、股票证券交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能源行业编制中长期规划要兼顾能源供给和绿色低碳转型

“十五五”时期,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双重任务,一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二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同时还肩负着稳投资、促转型的双重使命。能源行业编制中长期规划要覆盖全经济范围,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治理方式上,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对于能源行业而言,在“双碳”目标牵引下,制定规划既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又满足能源结构变革与产业结构转型所要求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至关重要。

第一,树牢安全和发展的底线。要强化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作用,控制发展总量、有序减量替代,降低行业耗能和碳排放水平,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灵活转型。

第二,将生态要素融入发展规划,把握可再生能源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互为反馈的关系。在规划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时,应利用脆弱性评估,对系统面临的潜在气候风险作出前端预判和响应。

第三,开展协同治理,提升能源系统管理效能。全球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从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逐步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变。这一转变涉及多个主体,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一是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完善跨省跨区和省内市场的衔接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通过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可中断用户、独立储能、分布式能源、可调电力资源,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共享改革成果、共担转型责任。二是通过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资产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业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待全国碳市场成熟完善后,探索研究将碳期货、期权、远期产品等金融衍生品引入碳市场。此外,监管部门要明确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的规范和要求,完善企业披露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