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沈生莲)“相比加密井,开窗侧钻利用原井筒、原井场及地面系统,减少单井费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护环境……”7月14日,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侧钻项目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侧钻的技术优势。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区域有2000多平方千米,钻井生产现场大都位于高原荒漠,远离基地。长期以来,西部钻探在柴达木盆地坚持将环境保护关口前移,沿用传统环保工法的同时,通过工艺改进另辟蹊径保护高原生态,确保柴达木盆地绿色钻探向新而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减少源头污染。今年,青海钻井公司在柴达木盆地风西、昆特依等区块实现电动钻机全面替代,油砂山、涩北等老区营房全部使用电网供电。截至7月中旬,实施钻机电代油累计运行1463天,节约柴油1724吨。此外,这个公司大力配备自动化钻机,开展设备提标改进工作。低耗能、低排放、低噪声、低成本的“四低”新型钻井动力技术正逐步推广应用,让昔日喧嚣的井场变得安静清洁起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实现节能降耗。此外,西部钻探全链条各专业人才实施“EISC+”联合办公,通过信息和技术互动创新进行远程会诊,在提升钻井全过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生产能力,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成为绿色生产力。今年,XD70303钻井队在昆特依地区成功实施钻机动力源“电代油”技术改造。同时,在昆2-3井钻探过程中,采取数据分析“立体共享”模式,优化钻头序列,优选抗高温钻井液等。5月25日,这口井较设计工期提前完钻,一举刷新该区块钻井周期纪录。
新型生产方式为老井“疏通经络”,减少施工范围。侧钻是充分利用原井筒、井场、道路及地面流程,在原有井眼轨迹基础上,使用特殊工具,按照新设计偏离原井眼轨迹钻井的工艺。今年开始,针对柴达木盆地油层特点,西部钻探和青海油田通过工程地质一体化论证,在保证侧钻井地质方案合理性、准确性、高效性的同时,不断推动技术应用取得“井选得对、层定得好、靶定得准”的效果。使侧钻布井更灵活,生产过程管控更科学,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今年以来,青海钻井公司按照油田以老井侧钻代替产能井位的新方式,分别在尕斯中浅层、乌南、花土沟北山、涩北等区块推行“开窗点优选+轨迹优化+小井眼固井”侧钻工作机制。30632钻井队承钻的跃Ⅱ3-3斜井刷新柴达木盆地西部侧钻井施工纪录。“少打井、多出油”,成为盘活低效资产,探索老油田效益开发和绿色开发新模式。目前,今年施工的侧钻井已投产5口,平均单井日产油3.1吨,达到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