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在此之后,商务部深入推进县乡镇级市场汽车换“能”,创新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持续优化购买使用环境……为何国家部委相继出台政策及相关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销售?这背后存在哪些政策红利,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本期《市场导刊》邀请能源行业专家及石油企业专家对此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专家解读》》》
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或将重塑汽车市场和油企服务生态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高级技术专家 罗艳托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已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1至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0%,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达44%。国内新能源汽车从“十城千辆”的特大城市、大城市开始,逐渐向中小城市和县乡镇推广。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动的深入,销售市场逐渐下沉。从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来看,2017年至今,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占比从66%下降到41%,中小城市占比从28%上升到41%,县城和乡镇占比从6%上升到28%。但是,从汽车电动化转型进度来看,县城乡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足15%,远低于城市水平。形成这种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除新能源汽车加速推广外,另有三点:一是补能短板,充电桩覆盖率不足城市的三分之一,这是典型的“鸡和蛋”的问题;二是车型错配,缺乏适配农村路况和货运需求的车型;三是流通不畅,新能源二手车检测标准缺失导致流通困难。
为破解以上难题,商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宣布今年7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题为“乐享消费‘焕’新出行”的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
深度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撬动县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
●产业链上下联动,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打造绿色出行样板,为新能源汽车对抗周期性波动提供战略纵深。
此次消费季活动,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模式,直击县乡市场补能短板、车型错配和流通梗阻三大痛点,构建了涵盖购车补贴、场景创新、基建配套的完整政策框架。该政策框架和消费季活动对汽车消费市场影响深远。
撬动县域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本轮活动政策从四个方面激活新能源汽车县域市场:一是以以旧换新补贴强化经济激励。政策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场地内普遍设置汽车以旧换新专区,规范宣传材料使用,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持续营造促消费氛围。二是通过适配车型开发来破解供需错配问题。政策要求,组织车企推出“适销对路”的新能源车型,重点满足农村客货两用、复杂路况和高性价比需求。三是进行流通体系改革,畅通二手车交易和报废回收。政策强调,支持独立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提升运营质效,加强新能源在用车检测平台推广应用,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规模。加快售后服务站点、报废汽车回收服务网点等设施建设,解决日常用车的后顾之忧,便利群众交旧换新。四是建设补能网络缓解续航焦虑。政策要求,加快县乡地区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探索依托现有加油站,打造一批集车辆销售维保、停车补能、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汽车驿站。
产业链上下联动,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此次活动还着力于创新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智能网联专场推介、试驾体验等活动将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的认知与信任度;稳妥推进高阶智驾商业化应用,激发用户科技尝鲜需求;融合汽车改装、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多样化后市场场景,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延伸汽车消费链条,使汽车消费从单一购买行为扩展为生活方式体验,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打造绿色出行样板,为新能源汽车对抗周期性波动提供战略纵深。本次活动提出“依托现有加油站打造乡镇汽车驿站”的构想,直击里程焦虑和服务盲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县域新能源汽车服务环境、提升消费信心,并有望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绿色出行样板。当充电桩嵌入乡镇加油站、房车营地激活乡村旅游、智能化驾驶渗透田间地头,新能源汽车的角色将从孤立商品转变为县乡现代化进程的基础设施。
总体来看,此次消费季活动将极大加速新能源汽车在县域市场的普及渗透,推动汽车消费结构从燃油车主导向“油电并存”发展,最终向新能源主导方向转变。
成品油销售“危”“机”并存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中长期县域燃油需求收缩、转型投资压力将带来严峻挑战。
●“危”中蕴“机”,政策支持的“乡镇汽车驿站”指明了转型方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更是打开增长新天地的钥匙。
石油销售企业正站在历史性拐点之上,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中长期县域燃油需求收缩、转型投资压力将带来严峻挑战。
短期来看,在相关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替代效应在县域市场将加速显现,传统加油业务承压。由于充电具有分散化、去中心化的特点,县域加油站向综合能源转型面临“高投入、低使用率、慢回报”的挑战。同时,站点功能和运营模式的复杂化对管理能力、人才结构、系统运维等方面均构成挑战。
中期而言,能源结构剧变可能使部分难以改造或位置不佳的纯燃油站点沦为沉没资产。石油销售企业面临与电网公司、充电运营商、车企自建网络、充电平台公司的正面竞争,行业竞争格局将被重塑。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和能源效率的持续提升,直接威胁石油销售企业的生存根基。品牌价值的重塑也将成为转型的关键,如何从“石油公司”成功转型为被公众认可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危”中蕴“机”,遍布全国的终端网络是稀缺资源,政策支持的“乡镇汽车驿站”指明了转型方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更是打开了增长新天地的“钥匙”。
短期内,积极参与政策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停车场、充电桩、售后服务站点、报废汽车回收服务网点、“汽车驿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获取政策、土地或资金支持。利用现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网络优势,引导燃油车主接触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服务,有助于积累用户资源。
中期阶段,凭借遍布全国的零售网络,可以在充换电设施建设方面占据主动和先发优势。非油业务特别是结合“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消费服务场景的拓展延伸业务,都将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看,成功转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站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低碳交通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节点。企业还可借机向分布式能源、储能服务、碳管理、出行数据服务等领域拓展,构建更加多元的能源服务体系。
多维转型适应终端生态体系变革
●从“以油品为中心”的销售网络,转向“以用户多元化能源与服务需求为中心”的终端生态体系。
●积极拥抱能源转型,完成从“油气提供者”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蜕变。
随着车用动力的转型,加油站作为车辆补能的载体,正面临功能升级、服务配套、产业链延伸的多重变革,销售企业需要重构终端网络业务布局以应对市场变化。
首先,加油站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在场地建设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优化站内布局设计,加速部署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满足车辆多元补能需求。其次,服务配套全面升级。充电服务作为未来核心业务之一,提供便捷支付、预约、休息等配套服务。再次,“充电+”业务深度拓展。加强便利店选品,并引入简餐快餐,提供车辆基础检维修、保险代办、休闲休憩区等增值服务,探索结合“汽车露营”需求提供水电补给、简易营地服务,与车企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展示、试驾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增强用户体验感、提升客户黏性和单客价值。
总体来看,成品油销售市场终端布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正从“以油品为中心”的销售网络,转向“以用户多元化能源与服务需求为中心”的终端生态体系。石油销售企业应采取多维转型策略,积极拥抱能源转型,完成从“油气提供者”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蜕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业务结构转型。为应对汽柴油市场的萎缩,国内石油企业应加强销售结构顶层设计,总体方向是巩固油品“基本盘”、做大LNG“承接盘”、做宽非油品“接续盘”、加快部署新能源“未来盘”。
二是投资策略调整。对于加油站采取“精准投资”策略,新增投资主要投向仍有发展潜力的高效市场,并配合轻资产低成本开发模式规避投资风险。对于充换电站和加氢站采取“加大投资”策略,站内站外并举,积极部署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
三是终端网络转型。擘画综合能源服务站发展蓝图,探索与电网、车企、科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加油站分步、分类、分层、有序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创新打造“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消费新场景和服务新生态。
四是运营模式转型。通过数字化平台系统,整合“油气电氢非”等销售业务和会员服务,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并通过平台不断拓展跨界合作范围,逐渐实现销售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五是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和碳市场交易,布局氢能和绿色甲醇加注业务,为深度脱碳做好准备。
圆桌论坛》》》
Q: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新一轮下沉销售,销售企业应如何应对?
积极探索车用新能源终端经营模式
■甘肃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马军:
面对能源消费转型浪潮冲击,传统销售企业须主动融入新能源行业发展,加快发展充电等新能源业务,积极探索车用新能源终端经营模式。
终端网络方面,充电业务紧盯区域市场需求,按照每年投建不低于1000把充电枪的目标,着眼9类停车场,推进站外充电网络形成全省一张网布局。光伏发电业务坚持“能上尽上”原则,加快在具备条件的存量库站和闲置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甲醇、重卡换电及加氢业务,应聚焦政策牵引、市场需求及用能场景,稳健推进发展。
营销组织方面,组建新能源开发运营团队,提升新能源市场分析研判能力,建立新能源车辆充换电需求分析模型,完善优化站外充换电及存量站的功能布局。建立新能源资源配置和供应商管理机制,采用性价比高的资源和合理的运输方式及路线,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应对市场变化。积极融入中国石油昆仑网电“全国一张网”平台建设,做好平台经济下新能源新领域的业务拓展。(景宝灵 采访)
以轻资产的模式快速布局新能源项目
■四川销售新能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李学科:
南方用电需求比较集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要实现差异化突围,销售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头部运营企业的合作,以轻资产的模式快速布局新能源项目。
近年来,电动重卡逐渐普及,销售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在国省交通要道上布局重卡充电站,解决短途物流运输中电动重卡的用能需求。在乡镇区域的汽车充电市场拓展上,销售企业要发挥好网点优势,在提供充电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增值服务,逐步推动传统加油站向综合能源站转型,让消费者对中国石油品牌价值更加认同。
同时,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氢燃料电动车的推广应用力度正在逐步加大,未来,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加快推进,销售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在氢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较好的区域规划加氢站,探索与油站、充电站合建的方式,提高销售企业现有网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投资成本。(金婷婷 采访)
以转型为契机聚焦三大方向
■山东销售公司发展计划部主任 魏锋:
新能源市场加速下沉县域,销售企业要以转型为契机,聚焦以下三大方向:
主动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与车企、新能源汽车分销商及运力单位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营补”全链条业务合作,从汽车生产、销售、运营(使用)、补能四个环节开展客户流向和需求对接,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场景攻坚双轮驱动。积极布局重卡充电网络,推动国省道物流环线重卡充电站开发建设,构建国省道充电补能服务网络。积极探索乡镇下沉充电市场充电网络建设,对属地重点乡镇充电场站建设资源开展摸排调研。
打造综合能源站构建新生态。2024年以来,插混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国内市场占比达到40.6%。在综合补能方面,围绕乡镇客户多能补给需求,建设油气电非综合能源补给站,以充电业务为基础,围绕“人·车·生活”叠加增值业务,从“规模经济”迈向“范围经济”,扩大收益来源。(范奕辰 采访)
发展新能源加速布局充电新生态
■广东销售公司发展计划部(设备信息部)副经理 刘斌强:
面对新能源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首先要持续加快新能源网络开发和建设,发展速度要赶得上不断增长的新能源市场需求,提升新能源业务市场占有率。此外,还要不断拓宽新能源业务形态,提升新能源盈利能力。
发展新能源网络,一是要战略聚焦核心场景。重点要覆盖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城市商圈等高流量区域,将充电站升级为“能源补给+便捷服务”的综合驿站。二是构建多元合作生态。强化与本土车企战略协同,探索“车—桩—场”联动模式;同时开放平台引入第三方优质运营商,快速完善网络覆盖。三是加速网络规模化。以自建为主、合作为辅,全力推进充电桩进站入点,以此提升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
在积极发展新能源网络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的新业态,积极参与虚拟电厂、微电网运营及电力交易等新模式,深挖充电网络增值潜力,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在夯实基础运营能力的同时,加速创新业务落地。(宁婧 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