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物探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数据算力算法协同进化、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现在只需点击3次鼠标,系统就能自动完成过去数10倍的工作量。这让我们可以将精力聚焦在技术优化与故障排查上。”7月14日,正在阿拉伯湾作业的BGP挑战者号上,气枪震源数据自动化管理软件高效运行,使工作效率提升超过80%,数据准确率达到100%。这是东方物探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数据、算力、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东方物探强化顶层设计,使三者协同进化,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数据挖潜 海量数据变资产
“我们正在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AI’双驱动,实现采集方案自优化、风险自预警,推动地震采集走向全面智能化。”地震采集工程软件系统KLSeis研发人员门哲表示。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领跑工业创新赛道,全球领先的石油化工企业均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强大的数据基础是石油石化产业数智化发展的重要优势。
如何对数据进行挖潜,以此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答题。东方物探构建物探“2+2+3”数智化转型核心框架,全面落实“数智石油”战略举措。大力实施信息化补强工程,以数据治理为抓手,推进数字化赋能工程;以“昆仑大模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智能化发展工程。
从装备研发到制造投产,从采集设计到队伍管理,从模拟成像到建模反演,从QHSE到市场运营……东方物探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围绕“信息采集、数据传输、资源共享、业务赋能”,打造东方数智物探云平台,形成全业务数据共享架构,融合生产管控支持、处理解释可视化、智能化地震队平台、运营决策支持、算力智能监控、HSE监管“六大信息系统”,贯通协同研究、业务管控、经营管理“3个业务平台”,构建网络安全保密体系,推动海量数据向数据资产转变。
算力优化 资源全球“一张网”
3月以来,伴随着东方物探自主研发的“处理解释互联网工厂”试生产运行,大规模地震数据处理项目首次实现跨域远程生产。如今,远在阿布扎比的生产数据,顷刻间就可录入6200余公里外的涿州算力云。海外算力资源不足和无法快速扩充算力资源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算力资源实现了全球“一张网”。
算力是支撑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装备,需要与国产工业软件持续迭代适配。当前,油气地震勘探进入超大数据、智能化新时代,地震原始数据呈指数级增加,勘探周期逐步加快,高精度算法工业化应用,处理周期不断被压缩,传统的算力建设模式、资源组织配置和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高效勘探的要求,影响物探业务对上游的支撑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东方物探积极参与集团公司算网体系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着力实施处理解释互联网工厂和物探数据银行两大工程,夯实基础,加快建设数智转型的算力支撑。通过重塑算力资源架构,以实现对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满足处理解释业务中数据量大、计算量高的新需求。同时,以高质量的数据治理和数据匹配为基础,建设物探数据银行,以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
近年来,东方物探聚集计算机、物探专业的资深专家人才,就国内外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与物探算法原理开展深入研究,围绕复杂地质模型下的算力精准分配、海量物探数据的高效存储与快速调用、现有算力的高效运行等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在系统优化、算效提升等方面取得新认识。通过整合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构建大规模的算力集群,从网络架构优化、资源池化、信创产品工业化量产达效3个方向开展工作,有效支撑算力效率提升。如今,涿州计算中心已完成2482节点共享资源池的建设工作,形成16.1Pflops算力和90PB存力。
“物探算力采用国产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创新构建‘云边端’协同架构,在科学调度、远程生产、资源重构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东方物探公司研究院智算中心技术人员张洁介绍道。
算法创新 快速处理多维数据
伴随着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5月28日由东方物探公司、华为公司、人民大学三方合作研发的智能化全波形反演技术(AI4FWI)完成了“出道首秀”。依托于该技术,地震波波动方程求解效率提升5倍以上,反演建模效率提升10倍,油气勘探项目周期缩短20%以上。当前,团队正在开展该技术与GeoEast工业软件的工程化移植工作,预计11月完成移植。
AI4FWI的研发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求解地震正演、反演问题,提升全波形反演技术的应用效率,解决其计算量大的应用痛点。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大脑,也是其进化的关键所在。实测用一张华为昇腾加速卡,可在半小时内完成一条二维海洋拖缆测线全波形反演处理的一轮迭代,展示了该技术的工业化潜力。未来,该前沿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为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也将为地震勘探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与发展。
“语言大模型是一维模型,图像模型是二维模型,视频模型是三维模型。地球物理的问题包含四维和五维,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存在六维和七维的情况。数据维度的上升对人工智能算法的影响较大。没有哪个领域有我们这样的难度。”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信息地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防信息处理领域专家胡光岷说,“智能化发展攻克油气勘探高难领域长路漫漫。只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最终成果。”
未来,东方物探将持续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全力以赴推进“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联合体,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能源公司的交流合作,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记者 刘津彤 通讯员 盛洁 李思彤 王纳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