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 西部钻探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认清产能过剩新形势,把握战略支持新定位,发挥整体协调新优势,培育技术立企新动能,探索价值创造新路径,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新经济时代是能源转型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的时代,也是工程技术业务实现绿色化、数智化变革的时代。作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最为关键的是认清产能过剩新形势,把握战略支持新定位,发挥整体协调新优势,培育技术立企新动能,探索价值创造新路径,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培育向自立自强战略支持迈进的新动能。
坚持战略引领,推动职能定位从“服务保障”向“战略支持”转变。战略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明晰发展思路、保持战略定力、落实策略举措,是企业实现目标、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集团公司党组赋予工程技术业务的新使命新定位是从以服务保障为主向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转变。中油技服2025年工作会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遵循“两个矢志、四个坚持”战略路径,优化结构布局,转换增长动力,深耕价值创造,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西部钻探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工作遵循和行动指南。
从以生产指令型服务保障为主向自立自强战略支持转变,既是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更是广大干部员工的期盼。西部钻探将持续深化低成本、精益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四大核心战略”,实施服务保障“进攻战”、提质增效“攻坚战”、安全井控“保卫战”和建设“幸福西钻”“三战役一工程”,全面提升政治引领力、经营管控力、发展支撑力、安全保障力、核心竞争力、纪律约束力,加快推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资源配置从“局部优化”向“整体协调”转变。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整市场结构、变革组织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是保障当前与驱动长远相协调的核心举措。
统筹强化市场营销。采取风险合作推进一体化总包,精耕细作中国石油老油气田“压舱石工程”,积极拓展有边际效益的地方国企市场,依靠“深地钻探第一军”品牌进军海外高端市场,发挥特色技术优势做大专业技术服务市场。
统筹优化作业模式。探评井和重点井推广日费制模式,发挥甲乙方优势,减少设计变更和组织等停;成熟产能建设区块和区域推行大工厂化作业模式,缩短学习曲线,推动提质增效;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精细地质建模,精准导向施工,实现地质工程深度融合。
统筹深化均衡生产。加强与油气田企业沟通协调,优化产能建设部署,实现区域钻机需求与阶段性工作量相适配;发挥前线指挥部靠前管理优势,优化区域各钻井队市场资源配置,完善各专业一体化运行机制,提高单机单队作业效率;实施动态削峰填谷,改变队伍与钻机、钻机与区域“绑定”模式,实现人机跨区域、跨单位灵活调配。
坚持技术立企,推动发展动力从“要素牵引”向“创新驱动”转变。当前,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内卷式”竞争加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企业发展将更多依靠技术进步。转换增长动力,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是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选择。
构建“多维联动”创新生态体系。依托“两院五中心”科创平台,强化与外部科研院所合作、与内部生产单位协同,打通骨干人才、实验设施、科研成果共享渠道,配套一次性奖励、长期性股权激励等策略,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生态。
推行“靶向攻坚”效能提升机制。按照“设备仪器进井场、化学材料入体系、提速工具可下井”标准,推行“订单式”攻关模式,班子点题出题、部门领题破题、单位解题答题,靶向研发XZ系列钻完井关键工具、抗高温核心助剂。
打造“全链贯通”成果转化通道。加快推进“实业化+产业化”进程,建成钻完井工具、油田化学品两个研发制造中心,补齐“研发+加工+应用”业务链,力争两年内完成80%以上钻完井工具、化学助剂自研自造和有效替代,力争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坚持效益导向,推动价值创造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深化“井场经济学”实践应用,全面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是从“打井”向“经营井”转变的实践路径。
树牢“井场经济学”理念。“井场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包括“一切成本皆可降”“人人都是经营者”“收入最大化、费用最优化”“事前算赢、事中干赢、事后真赢”等。深化“井场经济学”实践应用,首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理念深植到生产末梢、贯穿于经营始终。
构建阿米巴经营模型。按照“机关管价、基层管量”思路,突出基层单位“用量”管控,构建“三三四”管控模型,即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机关科室、基层一线阿米巴组织三级管控体系,自营成本、非自营成本、管理成本三类管控范围,标准成本“量价”混合控制、定额控制、措施控制、计划控制四类管控方式。
推动基层“管量”见成效。明确阿米巴经营核心原则、运行规则及操作方法,建立内部价格体系和经济合同,巴内实施独立核算和日考核,形成全员效益考核激励机制;优化单井评价管理系统、数智西钻平台,推动信息化补强工程项目业务管理延伸到基层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