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 肖艺)截至7月29日,新疆油田风城油田稠油常规累计产量达1588万吨,顺利突破1500万吨大关。
作为我国最大浅层整装超稠油油田,风城油田原油黏度高、油藏埋藏浅、储层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极大。风城油田着力攻关“注采优化、措施增产、驱泄复合”三大稠油开发技术,为实现稠油高产稳产夯实基础。
在注采优化技术方面,风城油田科研人员推行“分区分注、一井一策”的注汽策略,深挖油井生产潜能。他们对低效井、高含水井实施“缓注强排”,对效益油井则进行强化注汽,有效提高热利用率。同时,按照“最大区域、最多汽量”的思路,开展区域集中注汽,让蒸汽挟带的大量热能在井底的有限空间内集中释放。截至目前,通过实施油井注采优化,单井日增油0.3吨。
措施增产技术为老区油井注入新活力。受储层渗透性差异、射孔跨度及蒸汽超覆等因素影响,油藏剖面动用不均矛盾突出。对此,科研人员积极开展油藏平面剖面综合治理,以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储量动用为核心,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特征,精准把握油藏剩余油分布情况,深度动用层间、层内储量。作业区开展补层补孔、多介质辅助热采、选层注汽等系列措施增产技术研究,有效提高油井剖面动用率和原油采收率。截至目前,油田已实现措施增产3.1万吨,剖面动用率提升10%以上。
驱泄复合技术破解薄层稠油高效动用难题。经过多年开发,稠油生产进入高吞吐轮次阶段,剖面动用不均、汽窜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困境,科研人员探索稠油吞吐后期有效接替开发技术——驱泄复合技术。该技术可通过转换油井开发方式,有效动用井间剩余油。科研人员围绕蒸汽腔发育规律、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多项专题研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汽方式及注汽参数优化。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生产差异,形成前期整体注汽扩腔、中期介质辅助驱泄、后期隔热保压调控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实现油井产油水平、油汽比翻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