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页岩油研究院副院长张金友回忆起站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上的那一刻,心里非常激动。身上佩戴的“全国劳动模范”绶带,映照着他扎根松辽盆地16年的石油梦。
以胆魄闯入“油龙”禁区
“国际权威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大庆石油人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2018年初春,面对外界的质疑声、否定声,骨子里就有一股闯劲儿的张金友主动请缨,闯入“无人区”。在零下25摄氏度的取芯现场,张金友紧盯随钻情况。岩芯运抵后,立刻和同事开展0.1毫米级的精细描述,在473米长的岩芯上记录了7.5万多个岩芯特征。
经过反复论证,张金友和团队部署的古页油平1井获得日产油气当量40.9吨的高产工业油气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陆相页岩型页岩油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并连续部署了多口控面井、控层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以匠心重塑勘探开发认知
古页油平1井的“破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理论技术的空白,像铜墙铁壁一样挡在张金友的面前。
“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张金友又开始“突围”。接近零摄氏度的岩芯库里,由于经常蘸着凉水擦岩芯,张金友的双手裂出一道道口子;光线不好,他就戴上探灯,猫着腰观察岩芯。为厘清石油赋存空间,张金友背着岩芯,走遍了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经过1个月的不懈实验,观察了上百张图像、几万个纳米级孔隙,他终于在仅有人的头发丝1/500大小的孔隙中找到了石油。
这场发现引发的连锁反应,重塑了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认知体系。他创新原位成藏地质理论,实现了由传统油气运移成藏到高有机质页岩原位成藏的历史性跨越。该项成果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勘探重大发现特等奖,被列入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以担当点燃精神火炬
精神之光照亮千米岩层,创新之钥开启能源宝库。
在技术攻坚中,张金友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淬火,以“三超”精神破冰,在世界上首次创新建立陆相页岩地质工程甜点分类评价技术,将富集层段由40米扩大至150米,技术成果位列2023年集团公司十大科技进展之首;创新建立的高精度地质导向技术,使钻机在地下2000多米深的薄储层水平段中精准穿行。16年间,获得了127项发明专利,制定了332项行业标准,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实验室之夜,是“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工匠精神的写照。
作为页岩油领域领军人物,张金友带领团队创新建立陆相页岩油原位成藏地质理论,推动设立古龙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掀起了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的崭新一页。他常说:“闯将永向前!”这句话恰似这位新时代石油科研工作者的精神注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上,永远做打破桎梏的开拓者、超越标杆的领跑者、定义未来的创造者。(大庆油田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