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产油国为维护石油市场份额、优化供应链而推行在亚太地区的跨国合作正在逐步落地,通过在主要消费市场建立“常备仓”提升原油供给的安全系数,由此产生多渠道良性增值效应
科威特战略石油储备不仅限于销售石油产品,还在于扩大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推动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联合国确定的碳中和目标
据科威特阿拉伯新闻网报道,从4月21日起,科威特石油集团(KPC)计划在韩国蔚山储存为期两年的400万桶原油合作项目正式启动。科威特是继沙特和阿联酋之后,在欧佩克+(OPEC+)减产政策驱使下出现原油生产“盈余”而意欲通过海外储存使原油本土库存压力转化成“战略储备”,以实现长远获取更高利益的第3个海湾国家。这表明,海湾产油国为维护石油市场份额、优化供应链而推行在亚太地区的跨国合作正在逐步落地,通过在主要消费市场建立“常备仓”提升原油供给的安全系数,由此产生多渠道良性增值效应。
构建石油供需平衡与建立海外石油地位
随着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各国都在加强战略石油储备,努力调节市场供应,最大程度预防供应中断,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维护国家安全。战略石油储备甚至具有充当国家储备资金的独特功能。科威特石油“借仓出海”有助于激活现有消费市场潜力,产油国的“意”和存储地国的“愿”在特定需求环境下达到高度一致,实现原油生产和消费一体化布局。
能源研究机构ATTQA分析,科威特在韩国储存原油之举,是回应市场对原油需求增加和日益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切实行动,将年度增产原油的“余额”转移至第三国,弥补了原油储备库所在国对石油消费急需存量的缺口,又盘活了原油储备库所在国及其相邻国家的石油消费市场,可谓一举多得。
据悉,2022年至2024年,韩国从科威特进口的原油达到2.862亿桶。今年一季度,科威特成为韩国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每天供应达到29600桶,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19%。韩国石油公司分析显示,韩国石油需求量的72%要从包括科威特在内的海湾国家进口。
阿曼新阿拉比亚新闻网称,科威特开启在韩国的原油储备,折射出其对亚洲石油消费市场的认可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而其最早依靠欧洲市场储存的原油或将削减不少。经济学家纳哈德?伊斯玛易勒认为,科威特在韩国储存原油,保证了韩国石油需求供给的优先权,并能确定科威特在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等)的石油经济地位基础,减少因地缘政治冲突引发能源短缺、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济学家沃达侯?塔哈说,在石油进口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库是海湾产油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考量。沙特和阿联酋很早就在日本创建了容量较大的石油储备库。他认为,石油储备库所在国享有至少50%优先使用(购买)储备油的权利。石油生产国、原油储备国,以及与之相邻的国家或都能从原油储备库获取各自所需的利益,推动打造地区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
科威特原油海外仓储或激发更大范围的配套投融资项目
据科威特媒体消息,为实现“科威特2040愿景”,预计到2040年,科威特石油产品拟达到365万桶当量/日。科威特战略石油储备不仅限于销售石油产品,还在于扩大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推动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联合国确定的碳中和目标。科威特石油公司承诺,到2050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600万吨。
依照科威特石油战略规划,东亚地区国家将是未来进行石油合作的重要地区之一。石油储存是战略性工程,涉及诸多行业和领域,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使之运行。国家投资或融资企业参与战略石油储备库建设,在推动项目顺利建设投产、运营造福的同时,也拓宽了金融投资领域涉足石油行业的远程工程,实现石油工业和金融行业的强强完美组合,达到共建战略项目、共享产出成果的愿望。
据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网4月23日消息,该公司总经理金东燮对科威特石油集团在蔚山储备战略石油表达积极关切。他认为,此举是两国能源伙伴关系的转折点,促进了韩国石油工业发展。
科威特原油海外仓储牵引多行业联动参与,实现多领域增值
科威特战略石油库落地韩国蔚山港,将有效带动石油产业链下游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韩国是世界第九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同时是全球前五大能源进口国,在国际能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据悉,KNOC运营9个储存基地,可储存总计1.46亿桶原油和成品油,包括隧道式地下储罐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存基地。在总储存能力中,1.311亿桶用于原油,0.149亿桶用于成品油。
韩国石油行业分析师提出,将产油国的石油储备存放在韩国,有助于在石油减产时维持较高的售价。韩国蔚山港的物流条件和基础非常良好,石油储备设施可通过管网直接连接主要炼油厂,确保高效供应。
海外石油仓储作为基础性工程,其产业链延伸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包括原油运输物流体系、石油产品保税区运营、原油精细加工产业,以及成品油再出口或本地消费的货物代理服务等。这些衍生行业通过互联互利的运营模式形成协同效应,不仅实现产业链各节点的价值增值,还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细分领域的协同发展。
第一作者系吉林外国语大学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阿拉伯国家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