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辽河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修井技术岗位一级工程师。2012年,正值科研黄金期的他不幸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降至0.1,色感几乎为0,可视距离只有几厘米。
面对疾病的侵袭,王斌以顽强的毅力,通过手摸、耳听、心记,设计研发出液压整形、电动验窜找漏等20余种关键井下工具,填补了国内大修作业小修化及电缆传输快速修井技术装备领域空白,成为妙手回春的“油井医生”。
“0.1”的倔强 绝不向困难低头
由于视野变窄,王斌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和面前的图纸,参加技术分析会时,只能当“听众”。渐渐地,他感觉跟不上同事们的交流节奏了。
“我还年轻,不想后半生就此‘躺平’,靠着大家的同情和照顾混日子。”倔强的王斌踏上了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为提升设计能力,他反复用手“盘”零件,用心琢磨它们的结构;为画好机械图纸,他把眼睛贴在屏幕前,一坐就是一天。
整整5年,王斌练出了一套“硬功夫”:创建了专业的图纸库,零件设计和改进效率大幅提升;摸出了一双“巧手”,螺距大小、锥度多少,上手一摸就知道;训练了敏锐的听觉,根据修井机负载声音大小、管线振动情况,就能分析判断出井下状况;记出了“最强大脑”,凡是接触过的工具,个中细节都了如指掌,并能与同事们无障碍地技术交流。
“0.1”的专注 沉下心来搞科研
2020年3月,在小修定点取换套技术项目研发中,关键的定点倒扣工具迟迟未能取得突破。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王斌打破固有思维,将倒扣器由内置改为外置,既增强了抗扭能力又增大了倒扣扭矩,成功解决了困扰项目组3年的技术难题!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油田应用30井次,让“生病”油井重获新生,实现降本400万元。
2020年8月,王斌主动请缨,接下锦612-兴H11井筛管整形任务。这口高产水平井因筛管严重变形,产量下降,面临报废风险。
为设计出适用的修复工具,王斌与同事们白天在厂家加工、组装、做试验,晚上回单位复盘、分析、再完善。一次次结构优化,一次次参数调整,液压整形修复工具现场试验终于大获成功。这种新工具既不损伤筛管壁厚,又多了一级保护屏障,大幅延长了油井寿命,开创了国内水平井小修液压整形先河,为辽河油田加油增气打造了新的修井利器。
“0.1”的执着 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8年春节前夕,王斌接到去青海油田开展套管液压整形技术服务的紧急任务。他深知,此行既要承受高原环境带给身体的考验,更要接受复杂井况对辽河油田修井技术与能力的严苛测试。
为打造一张亮眼的修井“名片”,王斌顶着凛冽的寒风连续奋战7天,攻克了套管壁回弹严重、合金钢整形器多次受卡等一系列难题,顺利完成高钢级套管变形部位的修复,在青海油田打响了辽河修井技术外闯市场的“第一枪”。
2021年4月,为解决青海油田污水回注井液压解卡过程中出现的水眼被水垢堵死的问题,王斌再上高原一线。经过反复查看,他快速设计了一套过滤装置,水眼堵塞问题迎刃而解。从此,他与团队打造的修井利器在青海油田站稳了脚跟。
目前,王斌正全力攻关智能电动修井技术。面对赞扬与荣誉,他总是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能让油井健健康康的,我觉得人生有意义、生活有奔头!”(辽河油田公司党委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