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4公里的集气骨架管网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连通着整个苏里格气田。它不仅关乎气田日常运作,更牵动着天然气能否精准送达千家万户。”8月5日,在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生产指挥中心平台,00后员工吕继康向笔者介绍这张“网”的重要性。而他与这张“网”的近距离接触,源于参加了苏里格气田2025年骨架管网首轮清管作业,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如何让这张“网”畅通无阻。
“清管只是管道保护措施中的一项常规工作,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紧螺丝’动作。”5月7日清晨,吕继康跟随师傅采气三厂集输管理中心运行队副队长赵自珍来到苏1-7干线A段。师傅边检查工器具边说:“清管中或结束后,会根据清管球的运行状况及完整度,二次‘把脉’,进一步判断管道的‘健康’状况。”
吕继康深知,苏里格气田管道总数大、新度系数低、支线多。作业前,生产技术室已制定“一线一策”专项方案,运行维护队也对工器具开展了3轮“三级递进式”全面检查,参与人员完成了2轮实操演练,为这场“清咽利喉”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流程倒换,大家慢开阀门慢调压。当天,风大温低,可每个人脖颈上的汗水依然浸湿了衣领。
“苏1-7干线清管球安装到位!”随着咕咚一声,清管球发出。赵自珍立刻汇报调度发球时间、压力,沿线监测点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技术员们紧盯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密切关注运行速度与管道压力变化。
恢复发球区开关流程后,吕继康和运行岗刘建军即刻赶往清管球“必经之地”——苏1-7干线阀室查看。蜿蜒崎岖的伴行路,让30分钟的路程显得格外漫长。“看压力,球还没到。”两人再次核对路径,估算位置。
“清管中管道会压产,多耽误一小时就是上万立方米气量的损失。”查看压力、联系调度,忙碌时,听见咕咚一声后,“球过了!”两人仔细核对压力,做好记录后,立刻奔赴下一个监测点。
同一时间,苏1-7干线复线B段现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生产技术室副主任梁瑞强大声喊道:“收球筒准备,球快到了!”队员们各就各位,有的手持检测仪器,有的紧握阀门操作把手,每个人眼中都透着专注。在清管球抵达收球筒的瞬间,关阀门、泄压、开球筒、取球、清理杂质和积液,现场响起胜利的笑声。
“首轮清管19天,涉及24条干线,清管里程达768.23公里,管道输送效率提升至95%。”已参与苏1-7、苏1-3等4条干线清管的吕继康,皮肤晒得黝黑,人也瘦了,但说起工作来却难掩兴奋:“师傅说,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直径813毫米的苏3-3干线清管,一场更大的战斗就在眼前。”(通讯员 拓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