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场大雨过后,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安36-2X井场成了坑洼不平的“胶泥塘”。8月2日一大早,应急抢险站作业三队班长胡嵩便带领员工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到井场,准备完成当天的作业搬迁任务。
“今天的搬家,怕是要打场硬仗了。”望着满地泥浆,胡嵩感慨道。他双脚踩进泥里,蹲下来仔细查看坑洼的井场,发现里面藏着4个不规则的大水坑。
“挖沟引水!”党支部书记刘玉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指着东南角的低洼处说,“在那儿挖个深坑当汇水池,再挖沟连通另外3个坑,用桶接力往外舀水。”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上午9时,这场战斗正式打响。员工们兵分两路,一组负责挖沟,一组专攻排水。铁锹在泥里奋力铲进铲出,渐渐挖出一条条蜿蜒的小沟。低洼处,大家筑起一垄垄简易泥坝,让积水流动得更顺畅。西北角的积水深坑旁,员工们站成一字长龙,接力传递水桶,将坑底的积水一桶桶舀到井场外。经过5个小时的鏖战,坑里的积水终于见了底。
就在大家刚松口气时,新的难题又冒了出来。雨水浸泡过的井场,地面软得像块大黏糕,大型设备车根本不敢贸然进场。“用吊车吊管排垫板铺路,大家全程配合!”胡嵩当机立断下令。随后,他指挥吊车将一张张管排垫板铺在稍硬的路面上;刘玉则带着员工们仔细调整垫板的位置,并铲来干土和碎石填进垫板周围的缝隙中。
下午3时,地表温度进一步升高。搬家卡车稳稳地开进了井场。员工们迅速各就各位,紧密配合。搬运、装车、卸车、安装,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当最后一辆卡车缓缓驶出井场时,轮胎碾过垫板发出的咯吱声,仿佛在奏响一曲胜利的乐章。(通讯员 王光辉 唐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