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正纵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在线联系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我要咨询

请填写以下需求,我们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申请试用

请填写以下表单,我们将尽快为您提供试用服务

如果您想登录平台,进行为期14天的全功能试用,请您填写左侧表格内容并提交至邮箱, 我们将在2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并告知您登陆账户及密码,如有需要, 我们可安排人员去您工作单位进行线下培训交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

电话:010-63307508

邮箱:jzzh@jzoilgas.com

扫一扫关注“金正能源”公众号

独石化持续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今年以来实施科技项目66个,开发新产品13个,13个数字化转型场景评价全部为优秀——

8月7日,独山子石化顺利完成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由T98D向T98CD的转产。截至7月底,公司今年锂电池隔膜料同比增销1.8万吨,产品获得下游头部企业批量使用。

“这套连续运行30年的装置曾一度面临关停。自2019年实施技术改造以来,该装置通过技术转型成功切入新产品研发赛道,老装置重获新生。”聚烯烃二部经理樊国锋说。

今年年初以来,独石化持续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3大转型战略,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盈利水平位居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第一,数字化转型场景通过总部验收,13个场景的评价结果全部为优秀,炼化转型升级项目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220千伏总变电站所有设备完成带电测试。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独石化刀刃向内的一场深刻变革。

高端突围

从规模效益到价值创造的质变

8月5日,独山子石化橡胶部丁苯橡胶装置外操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调试编号为8000的一条生产新官能化剂的生产线。

“温度控制在85摄氏度,压力保持在2.5兆帕,溶剂注入速度再调低些。成功了!”随着反应釜内物料性状达到预期变化,监控屏幕的数据曲线逐渐趋于理想状态,操作间里响起热烈掌声。

近5年来,这样的技术突破在独石化已成常态。公司实施一系列推动高端化转型的举措,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关停4套高能耗、低效益的旧装置。同时,重点发展医用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合成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优化。

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橡塑应用头部企业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需求导向—协同研发—工业应用”闭环创新。在市场导向机制改革方面,独石化建立快速响应的“产研销”一体化机制,推行产品经理负责制,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今年年初以来,独石化实施科技项目66个(其中国家级4个),开发新产品13个,参与国际、国家技术标准制修订14项。化工产品出口量达4.3万吨,同比增长290%。

在储运二部化工产品库房,技术组副组长李晨明指着一批即将出厂的医用聚丙烯产品说:“这些产品用于制造心脏支架等高端医疗器械,已实现进口替代,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绿色革命

从环保达标到近零排放的跨越

打造向绿转型、向新发展“第二增长曲线”。独石化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推进清洁替代,深入挖掘风光电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加强绿电消纳,逐步推进电力替代。

独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通过资源循环技术突破,实现了环境效益与能效提升的双赢。8月12日数据显示,该项目创新应用“预处理+膜浓缩+蒸发结晶”闭环水系统,累计处理回用污水648.7万吨、回用率超95%,其能源回收系统更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装置热源,每年回收利用的热能相当于减少燃料气消耗2400吨。这种“处理即节能”的模式,与公司的清洁能源战略形成技术协同——水系统节约的能源可直接支持生产装置运行,而装置能效提升又进一步降低了末端治理压力,形成绿色生产闭环。

在工艺技术革新方面,公司使用低温高效催化剂,可降低乙烯生产装置尤其是裂解环节15%的能耗,同时采用新型分离技术,提高原料利用率,并实施厂区绿化升级工程,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独石化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工艺革新等措施,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与2022年相比,新鲜水用量减少28%,三废排放量降低35%以上,绿色产品获得8%至12%的市场溢价。

在生产调度中心,系统能源一级高级主管文斌指着实时监测大屏幕说:“我们的排放指标不仅远低于国家标准,很多关键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发展也是竞争力。”

智造未来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蝶变

8月7日3时,独石化储运一部柴油调和岗位依然灯火通明。但与过去需要十几个人值守不同,现在的中控室只有2名操作人员。大屏幕上,智能控制系统正在自动调整调和配方,确保产品质量指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在储运一部工作了32年的冀德全说:“这套系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以前调和工作全靠经验,老师傅的手感就是标准。现在系统能实时监测20多个关键参数,自动优化配方,产品质量更稳定了。”

独石化的“智能化转型之旅”始于2020年,明确将“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企业智能化”作为定位,多维度发力推动公司智能化转型,实现“闭环管理、螺旋上升”的目标。

在生产作业管理方面,独石化开发出数字可视化平台,并建设先进控制系统(APC)。当指令平台下达生产指令后,各单位只需在分散控制系统(DCS)内输入负荷指令,其他参数就会自动跟进调整,实现生产指令“一键直达”。这一举措在提高装置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管理的难度,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人才培养智能化方面,公司开发AR/VR培训系统,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实施数字化绩效考核。

在培训中心,去年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刘明正在通过VR设备进行装置操作训练。他兴奋地说:“这套系统太神奇了,就像在真实装置上操作一样,可以反复练习,系统还会及时指出错误。我用3个月就掌握了以前需要1年才能学会的技能。”

站在独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工地,独石化副总经理、项目常务副指挥李冀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采用国际领先的乙烷裂解工艺,建设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以及绿色配套项目等,100%绿电驱动、近零碳排放、全流程智能化。它的建设,标志着独石化的转型进入新阶段。(记者 李志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