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 许文静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石油石化行业的稳健运营至关重要。然而,在复杂的行业生态中,应收账款高企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运转的关键难题,对企业资金链产生着深远影响。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探寻有效的破局路径,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应收账款高企制约行业稳健运营
应收账款高企源自多重结构性因素的叠加效应:一是市场供需格局失衡。为争夺有限需求,企业间竞争加剧,普遍采用延长信用期、放宽付款条件等策略,尤其在基础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等同质化竞争激烈领域。这种信用扩张虽短期内促进销售,却系统性推高了行业应收账款规模。同时过度宽松的信用条件客观上加剧了下游客户的债务堆积,反而削弱其偿债能力。二是价格波动加剧风险。价格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了交易双方对未来现金流预测的难度,降低了客户的付款意愿并可能损害其付款能力。当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时,部分客户陷入经营困境,延迟付款,企业回款受阻。三是客户结构的多元化与复杂性。石油石化企业的客户群横跨能源、化工、建筑、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一些大型项目客户资金回笼周期长,受项目建设进度、资金到位情况制约,付款延迟现象常见;而大量中小型客户则普遍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在市场波动中抗风险能力弱,在行业下行期一旦经营不善,则无力按时支付货款。这种客户结构的异质性极大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管控难度。
资金流动性受阻深刻影响资金链韧性
应收账款高企对石油石化企业资金链产生深层影响:一是资金流动性受阻。应收账款高企直接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畅。企业需用于原材料采购、设备更新、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的资金被束缚在应收账款中,无法及时回流,影响正常生产运营。二是财务费用攀升。为维持资金链运转,企业被迫转向寻求外部融资,导致财务费用激增。一方面,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加重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应收账款高企可能降低企业信用评级,导致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部分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采用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提前回笼资金,但需支付较高手续费和利息,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三是经营风险加剧。大量逾期应收账款使坏账风险增加。一旦主要客户发生经营困难或破产,企业将遭受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时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危及企业生存。此外,应收账款问题还会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降低投资者信心,加剧后续融资约束,进而限制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
促进石油石化行业资金链良性循环
构建“技术赋能—产业协同—金融创新”三维解决方案,促进石油石化行业资金链良性循环。一是深化智能风控技术应用。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理论,整合客户历史交易、财务报表、行业景气度等多维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动态信用评分模型。通过实时监测客户付款行为偏移与早期预警信号,实现信用政策的动态校准。研究表明AI模型可将坏账预测准确率提升20%至30%,显著优化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二是构建产业链信用共治生态。依据供应链金融理论,由核心企业主导建立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可信度,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形成链式信用传导机制。该模式不仅能降低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风险,更可通过反向保理等工具将核心企业信用赋能上下游,提高全链条资金周转效率。三是审慎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遵循资产证券化原理,筛选优质应收账款组合,通过真实出售转移至特殊目的载体(SPV)。实施分层设计(优先/次级证券)与超额抵押等信用增级措施,隔离发起人破产风险。重点关注基础资产现金流稳定性,避免因期限错配导致的利差风险。实证显示,证券化可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升40%至60%,但需配套强化底层资产的质量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