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后十年特别是“十五五”时期是集团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时期。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集团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坚持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大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人才,坚持党的领导指引创新方向,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公司发展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为奋进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强劲动能。
为推动集团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本报《理论与实践》专版,邀请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谈观念认识,谈形势任务,谈安排部署,以期进一步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凝聚力量,推进高质量发展。敬请关注。
以强基固本培元创新为路径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国欣 股份公司副总地质师兼 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
□突出研发为主,突出重大理论技术创新,突出科研生产深度融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锻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科技利器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科研院所安身立命之本。作为集团公司全球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油气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勘探院将锚定集团公司赋予的新发展定位,突出研发为主,突出重大理论技术创新,突出科研生产深度融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锻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科技利器,为集团公司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创新动能。实施路径可以用“强基、固本、培元、创新”4个词来概括。
所谓“强基”,就是重新布局“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科研保障”三大业务,以业务归核化、名称精准化为原则,做好机构调整和力量布局,持续增加基础研发力量占比,将分配杠杆向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倾斜,激励大家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同时,按照“研究院管总、科研所主建、项目组主战”新型科研组织模式,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统筹全院力量,打破“路、所、专业”界限,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团队,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软件树”“硬件箱”“产品库”“实验群”。
所谓“固本”,就是立足支撑当前,强化风险勘探研究中心、储量评估中心、开发方案研究支持中心、海外研究中心“四大中心”建设,以创新联合体和盆地研究中心为纽带,强化产研联动,深化运用立体开发理念和“一全六化”工程方法论,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着眼引领未来,做强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做精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石油地质实验研究所等特色基础理论技术研发中心,做优工业软件研发中心,加强柔性页岩、黑色煤岩、极限提采、减水压裂等重大领域科技攻关,为集团公司培育煤岩气等现代产业链链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所谓“培元”,就是结合业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绘制人才需求图谱,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招收,特别是加大数学、化学、力学等基础学科毕业生的招收力度,着力打造以知名专家为“塔尖”、以骨干力量为“塔身”、以青年人才为“塔基”的金字塔型人才体系;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进一步做好发掘人才、托举人才、培育人才工作,畅通与油气田企业、海外项目人才交流通道,构建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和人才队伍实力。
所谓“创新”,就是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积极推进科研范式从假设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加快智慧油气藏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云上科研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质分析、方案设计、装备研发、配方研制等科研工作数智化,加速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深刻思考终极采油法是什么、页岩革命和煤岩革命何时发生等重大生产需求,高质量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加快构建跨学科融合研究模式,全力打造“长远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系统设计推进”的创新发展格局。
打造向绿转型向新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龚真直 独山子石化公司 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向绿转型、向新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更多依靠管理提升转变,促进公司向产业中高端、结构更合理、动力更强劲的阶段演进。独山子石化作为集团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第一梯队”中唯一的炼化企业,必须勇担重任,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向绿转型、向新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以来,独山子石化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照世界一流标准,在原始创新、技术储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需迎难而上、奋起直追。
瞄准“炼化生精材”,培育企业未来竞争力。面对炼化行业“产能过剩、绿色转型、结构性分化”三重挑战,强化战略导向,聚焦国家对战略支撑的需求,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集中优势资源主攻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技术,牵头LDPE国产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在聚乙烯领域,重点发展高等级承压管材、茂金属系列化专用料以及“小—中—大—IBC”中空系列产品;在聚丙烯领域,重点开发高性能膜料纤维料、耐热家电料、医用透明料等产品;在合成橡胶领域,重点开发端基改性SSBR和稀土顺丁橡胶,突出产品系列化。
聚焦“零碳示范”,培育企业环境友好力。将“零碳工厂”“绿色企业”作为企业追求目标,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打造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零碳园区”,重点做好全电驱乙烯三机等首台(套)技术消化应用,完善绿电消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措施。推动工艺深度脱碳,试点光伏熔盐储能替代传统能源,攻关α-烯烃绿色合成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升级污油泥、废气资源化处理技术,实现危废减量化率超90%。
盯紧“数字智能”,培育企业数智发展力。把握数智化革命机遇、关键趋势,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动全流程数字化赋能。落实“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聚焦世界一流智能炼化目标,巩固拓展数字化转型成果,加快智能炼化建设。重点做好“数据集成化、控制自动化、网络系统化、管理智能化”四篇文章,推进5G专网全覆盖,应用AI大模型优化生产调度、故障预警,全面融入以昆仑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行动,建设“智能工厂”。
锚定“生态创新”,培育企业创新驱动力。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坚持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完善创新容错机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优势创新单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前瞻技术研究,对重大攻关项目实行“里程碑”节点奖励。实施“领军人才培优工程”,建立青年科技人才“项目长”制,通过“校企双聘”引进高端人才,加速梯队培养。深化开放合作,牵头新疆石化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联合攻关行业共性难题。
使命在肩,惟有奋斗。独山子石化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进一步转变观念,创造性开展工作,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跻身全国炼化企业第一方阵前列,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贡献。
坚持五大突破 以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梁生光 北京销售公司 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首都能源结构加速调整,“油气氢电非”综合服务能力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必须以新观念、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发展新优势
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聚焦“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体干部员工统一思想、明确路径、激发动能。北京销售将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部署,锚定战略定位和区域特点,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努力打造数字、绿色、美丽、平安、活力“五个北京销售”。
北京销售立足市场特点、行业趋势、首都实际,深刻认识到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市场竞争倒逼创新突围,传统销售模式在多元竞争格局下难以维系增长,必须通过数智赋能、业态融合、服务升级,创造差异化的产品价值和客户体验。能源转型催生创新机遇,“双碳”目标下,首都能源结构加速调整,“油气氢电非”综合服务能力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必须以新观念、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发展新优势。首都定位要求创新先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对能源供应安全性、清洁化、智慧化、便捷性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引领变革。北京销售将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与管理升级,在五个方面强化创新驱动,树立创新标杆。
坚持以发展优先理念突破市场增长瓶颈,量质齐升树立营销创新标杆。持续推进市场营销攻坚工程,攻坚克难提量增效,拓展“油气氢电非”全场景分析预判,统筹用好高德、加管3.0、阿米巴三大平台,实现资源、数据、决策高效联动;强化非油增收创效,加速布局“咔咔酷优特”、“昆安”和同仁堂联名产品,实现品牌和效益双赢;精益运营充电业务,建立“电量—电价—服务费”动态分析模型,拓展“充电+”范围,加快油电非一体运营。
坚持以转型提速思维突破规模发展困局,提质升级树立转型创新标杆。着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全面加快建设充电网络,加快建设新能源实验室,提速推进油氢合建站项目,联合开展醇氢电动、储氢材料等新能源新技术课题研究;数字引领数智赋能,推进数字实验室建设,构建“业务财务一体化、数据治理标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的现代运营体系,打造“油气氢电非”一体化运营平台;深入挖掘服务价值,巩固标准化建设,加强客服队伍建设,实现全业务领域服务升级。
坚持以品牌效益导向突破企业治理难题,聚势赋能树立管理创新标杆。纵深推进提质增效,持续跟踪濒亏返亏子企业,优化ROE预算体系,强化资产资金挖潜增效;强化股权价值创造,深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构建动态监测体系,靶向解决经营难题;着力建强组织体系,开展组织体系优化提升工程评估,推进柔性组织建设,推动绩效考核数字化管理,全面激发组织活力。
坚持以底线思维突破QHSE升级挑战,精益求精树立安全创新标杆。扎实推进QHSE提质攻坚,完善新能源业务QHSE管理规定,确保全业务领域安全受控;压紧压实生态环保责任,服务首都环保战略需求;推进QHSE体系智慧化升级、高水平运行。
坚持以党建引领突破思维定式短板,凝心铸魂树立党建创新标杆。着力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围绕“党建+阿米巴”模式,精准调研员工思想动态;持续推进数字监督赋能,以有力监督推动改革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
“双链并举”推动业态动能模式向新质跃升
李雪岗 川庆钻探公司 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必须因地制宜用好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新质生产资料,以业务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推动业态、动能、模式向新质跃升
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聚焦“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站高谋远、路径清晰、措施具体,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钻探行业中低端服务供给严重过剩,陷入了“内卷式”竞争的“红海”。坚持“五个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钻探企业转换发展动能、摆脱路径依赖的必由之路。川庆钻探作为集团公司规模最大的钻探企业,产业结构不优、创新供给不足、资源流通不畅等问题突出,国内工程技术业务价值创造能力不强,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必须因地制宜用好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新质生产资料,以业务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推动业态、动能、模式向新质跃升,全力打造高水平战略支持能力。
“双链并举”打造新业态。我们将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作为摆脱“红海”竞争的战略路径,通过加快构建高效工程作业和高效技术服务两条产业链,统领业务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和质态持续优化。高效工程作业链主要是通过推进技术高端化、装备自动化、组织项目化、全域数智化,形成以项目为中心、全链条协同的运营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工程施工业务向高端、高效、高价值转型。高新技术服务链重点是以技术产品化、服务多元化、运营市场化为方向,通过打造产品集群、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服务方式,加快发展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集智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是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将科技创新作为转换发展动能、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力,更加注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运用IPD(集成产品开发)理念和方法改造科研体系,全面贯通“需求洞察—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商业落地”的全过程,以攻关国家“1025”重大专项和深地、非常规等重点领域为方向,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关键技术和“国之重器”,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深化改革构建新模式。管理变革是提升业务运营质效的重要支撑。我们将管理变革作为打通束缚资源高效流动堵点卡点的重要抓手,把精益管理理念贯穿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抓住业务运营模式变革这个总牵引,通过构建完善“专业管建、项目管战”的新型项目化运营管理模式,打造项目型与职能型并存的敏捷组织架构;运用数智技术全面赋能生产、技术、运营等全方位管理,加快打破单位和专业壁垒,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集聚,依靠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近年来,川庆钻探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井筒施工服务能力、效率和品质全面提升,高新技术服务起势成群、走向国际,战略支持能力不断增强,营业收入、净利润较“十四五”初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未来,我们将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创新驱动,坚定沿着“双链并举”转型方向,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奋进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
打造自主技术“利器” 锻造数字智慧“引擎”
李小宁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坚持“业务驱动、敏捷先行”发展思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工程实践,在工程设计优化、智能施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领域,着力打造万物智联新样板
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集团公司增强核心功能的本质要求、实现中心任务的战略选择、解决突出矛盾的必由之路。寰球工程公司切实增强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将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着力打造自主技术“利器”,全方位锻造数字智慧“引擎”,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坚持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将科技创新打造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利器。寰球工程公司紧盯科技创新最前沿,全力推进战略布局、技术攻关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以炼油、化工、新能源三大领域技术树为全景图,从“快速突破”支撑当前和“久久为功”引领未来两个层面全面梳理技术储备,在炼油、烯烃等九大领域开发166个自主可控技术工艺包。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了以绿色低碳乙烯、高端聚烯烃、高性能合成橡胶、生物航煤、新能源耦合氢氨醇等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电加热裂解等新技术耦合应用力度,“乙烯裂解炉高效节能”“提高终端电气化率技术”应用于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有效提升裂解炉热效率、电气化率,进一步降低乙烯综合能耗,为集团公司炼化转型升级贡献寰球智慧。抢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机,深度融入集团公司“7+4”总体布局,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领域形成64项技术。采用自主技术的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成功投产,设计的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装置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坚持系统思维,以中油工程工程技术研究院分院为载体,建立“一院两站六中心”创新实践策源地,推动创新优质资源向高能级科创平台集聚提质。明确价值创造导向,“十四五”以来,科技转化创效累计超10亿元,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夯基固本、AI赋能,将数智技术转化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生动实践。寰球工程公司坚持“业务驱动、敏捷先行”发展思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工程实践,在工程设计优化、智能施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领域,着力打造万物智联新样板。以智能体时代的创新范式为引擎,构建具有寰球特色的“算法基建+场景赋能+生态协同”创新生态矩阵,全面打通设计、采购、施工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多设计单位“共平台、链数据、同标准”。围绕“AI+工程建设”,开发工程建设集成设计智能体平台,设计效率提升20%,校审成本降低10%。首创石化行业“数字化交付平台”,在巴斯夫(湛江)等超百套装置应用。创新设计智能工厂架构,实现横向供应链、纵向生产链端到端高度集成。联合昆仑数智在广东石化建成集团公司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原生智能工厂,实现全要素数字孪生与可视化管控。构建的大连LNG项目数字孪生平台稳定运行超20个月,实现从传统工程交付到智能运营的新跨越。加快推进成果产业化,自主平台与技术成功推广应用于50余个项目,2024年新签数智服务营收超6500万元,全面打通数字融合驱动平台创新与商业价值转化路径,为“数智石油”贡献寰球方案。
下一步,寰球工程公司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把强化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推进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将创新的“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集团公司加快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与化工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