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准噶尔盆地红浅区块,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20606钻井队正紧张施工。这支年初还因效率低、速度慢而让管理者摇头的后进队伍,不久前创下了令人瞩目的“四个当天”纪录:当天搬家、当天起井架、当天开钻、当天钻完表层。
“不让一支队伍掉队。”今年,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对综合排名靠后的钻井队实施“嵌入式帮扶”,推动后进队伍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慢步走”到“跑起来”。数据显示,上半年,这个公司单机单队平均进尺9100米,同比提升6.91%;非生产时效占比降至12.63%,同比降低2.56%。
72小时准备,搬出“四个当天”
曾经在20606钻井队,搬迁时常陷入“车等人”或“人等车”的窘境。
变化始于帮扶小组在HT003井搬迁前72小时的“嵌入”。这支由生产、技术、物资、安全等专业骨干组成的小组,帮助钻井队优化搬迁路线,提前锁定13台特种车辆资源,精确控制进场顺序。“模块化拆解+多点同步运输”方案,将钻机如积木般拆解成标准模块,运输效率提升40%。针对新员工占比较高的情况,“老带新”分组和“手把手”教学,使新员工操作熟练度提升50%。
“搬迁就像一场战役,胜负关键在于全盘计划和全程把控。”帮扶小组成员、克拉玛依钻井公司西北缘项目管理部生产管理人员尹守政说。帮扶成效立竿见影:该井实现了“四个当天”,后续施工钻机月速度达1838.56米/台月,较设计提高了45.15%。
一张表格,衔接实现“零超时”
50601钻井队也曾被配合不畅、频繁等停所困扰,生产任务完成屡屡超时,“施工曲线让人揪心”。
尹守政在该队“蹲井”40天,其间开出药方:一张“工序衔接表”。表格对症下药、明确目标,将工程、生产、装备各专业职责清晰分解,实施“动作+时限管理”,把各环节作业时间精确到小时、分钟,任务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其结果是搬家安装、开次转换在帮扶后实现了“零超时”。
“如今每个岗位都清楚何时该出现在何地,准确地知道每天要干什么、多长时间干完。”50601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张章表示。严苛的要求让生产迅速步入正轨。该队在TD86454井仅用两趟钻就完成“直井段+造斜段”进尺,成功赢得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劳动竞赛奖励。
考核指挥棒,挥出精气神
在开发多年、地层压力紊乱的八区530区块,事故复杂高发导致40532钻井队员工畏难情绪滋生,士气低落。
“帮扶核心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帮出积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尹守政说。帮扶小组进驻后,首要行动是帮助钻井队重塑考核机制:未完成任务扣分,超额则加分,有理有据,奖罚分明。同时,对员工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组织技术骨干向区块标杆队伍取经,学习“地层最优参数组合”“复杂快速处理”等实战技巧。
“5名不达标者被退回培训,20人次因表现突出获得奖励,如今大家积极性高涨。”40532钻井队队长孙延明说。
帮扶撬动了队伍的进取基因,该队在D80657井仅用“一趟钻”就完成斜井段进尺,同样斩获劳动竞赛奖励,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嵌入式’帮扶在于赋能而非替代,是帮助钻井队精准掌握自己的‘油门和刹车’,让施工水平的提升水到渠成。”克拉玛依钻井公司西北缘项目管理部副经理祁永龙说。如今,这项机制正持续发力,确保所有队伍共同汇入高效前行的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