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时分,闷热如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锦州石化质量检验中心油品站分析楼。仪器分析室内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发出的规律嗡鸣声。气相色谱仪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宁静。8月12日,记者在监控室和赵亚坤一同回看这段录像时,屏幕里的画面仍让人有些不安。
这台气相色谱仪承担着锦州石化芳烃产品关键指标的分析任务,它的每一组数据都紧系着芳烃产品的质量。
监控屏幕里,转岗到仪器分析岗位不久的青工赵亚坤正盯着电脑工作站屏幕上的基线。突如其来的警报声让他浑身一激灵,手肘在操作台沿磕了一下。
“当时吓得我一身冷汗。”回看录像时,赵亚坤看着画面中自己手忙脚乱的模样感慨道。镜头里,他慌乱地查找故障原因,汗水浸透了工装,而系统红色报警灯仍在闪烁,警报声持续不停。
咔嗒一声轻响,分析室的门被推开,带进一丝夜风。
“别着急,先看看仪器报警提示。”班长高健沉稳的声音传来。原来,这位有着20多年仪器维护经验的老班长在监控室目睹了全程,抓起工具包一路小跑赶到现场。高健在仪器上按了几个键后,发现系统提示有漏气,轻声说:“先找载气漏点。”
“日常分析没见过这场面。”赵亚坤转过身,语气带着局促。
高健记下屏幕上显示的关键参数,随后关闭色谱仪电源开关。他先仔细观察气路管道连接处,接着拿起肥皂水,凭着以往经验,对着可能存在漏点的进样口部位轻轻喷洒。细密的气泡不断冒出,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找到了。”高健说道,随即用扳手小心地拧紧接口,直到气泡不再冒出。重新开机后,仪器恢复正常状态。
赵亚坤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了这次故障的原因和处理要点。“这给我的案例库笔记又增添了一个故障处理案例。以后我会分享给更多像我这样的新手,让大家少走弯路。”赵亚坤诚恳地说,“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班长常说的‘仪器是有脾气的’这句话的深意。”
在炼化生产的精密链条上,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是人与设备的默契对话,更是经验与成长的接力传承,就像色谱图上重新平稳的基线,在黑夜尽头画出了技术传承最清晰的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