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石油到底是怎么找到的?你们不会以为只要挖得深,油自然就会往外涌吧?可不是那样简单的!从钻几百米到上万米,地下的样貌构造可完全不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石油娃”,解构地球深部的“藏宝图”。
页岩小黑的“电镜体检” 给储油层拍“超级CT”
今天首先登场的是大娃——小黑,一枚黑硬的岩芯萌新。小黑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它肚子里藏着纳米级别的“储油小公寓”(孔隙)和“运油小道路”(喉道)。但石油究竟藏得多深?“房间”够不够大?“楼道”通不通?光看外表可无法判断,还得依靠科学的“体检”来说话!
孔隙的大小、数量、长啥样(孔隙度),孔隙之间是否连通、油好不好流出来(渗透率),以及建“公寓”的矿物是啥材质(亲油/亲水性)——这些正是“体检”的关键内容!
拿到小黑的“体检报告”,就相当于解锁了地下页岩的“藏宝图”。科学家可以据此准确判断:这底下有油吗?有多少?值不值得挖?怎么挖最高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水力压裂方案等手段,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砂岩小星的“压力挑战” 测砂岩的“抗造天花板”
二娃小星常盖在油藏顶上或夹在中间。要想开采石油,就需要打井和压裂,而地下岩石则会承受“压力山大”的考验!它会不会突然崩了堵住油路?裂缝往哪裂最有用?这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体检”来一探究竟!
砂岩的抗压和抗剪强度究竟如何?高压下它会怎么裂开?裂缝会朝哪个方向延伸(破裂模式与方向)?在实验室里这些奥秘被一一揭示!
有了这些宝贵的数据,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条安全的“地下油气高速公路”,算出多大压力能开出理想裂缝,让油哗哗地流出来!
如何避免“塌方堵路”?如何确保钻井不垮塌?这就需要作业人员和设备共同努力,保障施工安全!

煤小仙的“高温修仙” 点煤成“清洁仙气”
一枚在地下睡了亿万年的煤岩“老神仙”,今天要在“炼丹炉”里上演“高温高压气化修仙记”。
为什么要烧它?因为深埋地下的煤太难挖,不如让它直接在地下“就地成仙”——不但能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还能利用地下气化腔原地埋碳,省事又环保!
科学家们要寻找最佳的“仙丹配方”(氧气与水蒸气的比例),把握精准的“渡劫火候”(温度与压力),防范“走火入魔”(失控燃烧),并监测能“炼”出多少有价值的“仙气”(合成气产量与成分)。
最终,这块煤小仙将“涅槃重生”,产出零粉尘、低排放的清洁燃气。它用途广泛,既能用于发电、制氢,也能用于生产各类化工产品。助力碳中和,脏煤变“绿能”,妥妥的能源界“潜力股”呀!

延伸阅读》》》
什么是页岩油?
页岩油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低渗透性和流动性差等特点,开采难度极大,被视为重要的石油接替资源。
与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不同,页岩油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钻水平井并对含油页岩进行压裂,用水和支撑剂造人工裂缝,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在磨刀石中榨油”。

页岩油藏在哪?
石油开采不像有人以为的跟打水井似的,深度够、压力大,就能出水。尤其是页岩油,藏得深,开采难。明明是石油界的“潜力股”,却偏要在石头缝里捉迷藏。
简单来说,页岩油就是储存在页岩层系中的石油。如果把岩石想象成层层叠叠的千层酥,那页岩油就是夹在千层酥里的黄油,就像下图一样。

但页岩油所在的环境,不像千层酥这么松软,而是又密又硬又黏。页岩油被困在细小的孔隙中,很难自由流动。如右下这张实图,想流动实属不易。
与传统石油相比,页岩油可以说是“反差萌”!传统石油大多储存在砂岩、灰岩等孔隙度较大的岩石中,就像住在大房子里,孔隙大得像套间;而页岩油却蜗居在细密的沉积岩里,仿佛住在“小户型”中。要想把它们开采出来,得费一番功夫。

开采它,得斗智斗勇!
开采页岩油,主要环节分三步。
第一步,给岩石做CT,用地震勘探精准定位页岩油的“藏身之处”。
第二步,钻井。页岩层薄得像纸,分布还广,普通直井根本不给力。咱直接上水平井技术,让钻头在地下“拐个弯”,沿着页岩层“画圈圈”,接触面直接拉满!
第三步,关键大招来了——压裂!往井里灌高压液体,混着石英砂当“支撑剂”。这高压液就像一群“大力士”,硬生生地把页岩层“掰”出裂缝。石英砂赶紧卡进缝里当“楔子”,让裂缝始终敞开。这样,页岩油就顺着缝儿乖乖流出来啦!

有啥用?“工业血液”里的全能选手!
别看页岩油藏在石头里不起眼,它的用途可大了,堪称“工业血液”中的全能选手!
不仅是“燃料担当”,能炼成汽油、柴油、煤油,让汽车飞机轮船跑起来,还是“化工大佬”,塑料、纤维、橡胶、化肥都靠它。
咱手里的塑料袋、身上的衣服、吃的粮食背后都有页岩油的功劳。说不定此刻你用的手机壳的原料就来自页岩油呢!

未来可期:绿色高效是方向!
从“陆相页岩生油”到“陆相页岩产油”的勘探突破可是“理论+技术+管理”的“王炸组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会越来越低,产量会噌噌往上涨。
更重要的是,页岩油是“清洁担当”,完全符合全球能源转型的路子!为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石油正琢磨绿色开采“秘籍”,用温、压、风、光、热这些清洁能源搞协同开发,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让页岩油开采又高效又环保。这拨操作简直是“未来感拉满”!

网友留言》》》
XmultiplyX(北京):千层酥黄油梗太形象了!小编是吃货实锤了~看完立刻懂页岩油为啥难采了。
Vertatatata(上海):中国页岩油牛啊。为石油人点赞,这技术突破带来妥妥的能源安全底气!
肉佳馍(北京):水平井+压裂这套神操作,看完瑞思拜。三步开采法太酷了。智慧战胜了困难。
阿朱(无锡):看泪目了。从“陆相页岩生油”到“陆相页岩产油”,一代代科研人突破卡脖子难题。这片土地下的“藏宝图”,终将被中国钥匙打开。
橘子冻梨(合肥):这才是碳中和时代的中国方案。宝藏就在脚下,希望就在眼前。致敬让脏煤变绿能,让石头涌油流的国之大匠。
宋一卡(贵阳):突然觉得手里的塑料壳高大上了……从汽油燃料、塑料到衣服原料,生活处处离不开石油。工业血液名不虚传。
一切随风(青岛):小编讲得很有趣,文章让我涨知识了。千层酥例子让硬核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期待下期继续揭秘石油圈。
素材来源:中国石油报微信公众号
微信编辑:夏雨晴
本版图文支持: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城钻探
部分图片由豆包AI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