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是铁人精神的发祥地。在72年的发展历程中,该队创下4项世界纪录、16项全国纪录;累计钻井2510口,总进尺达327.72万米,相当于钻透370座珠穆朗玛峰,为祖国石油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205钻井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旗一直扛下去”的重大嘱托,赓续精神血脉,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兴油报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懈奋斗。
心,在一起!
为国献油的信念永恒不变
当年,铁人老队长因国家缺油、没能为国分忧而泪洒沙滩街。从那以后,国家哪里有需要,1205队就冲锋在哪里。
随着中国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2006年,1205队带着老队长“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夙愿走出国门。出征前,司钻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组织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劝他留下照料。面对父亲坚定的支持和铁人队伍艰巨的使命,他在父亲病床前重重磕了3个响头,眼含热泪奔赴苏丹。这一去便是7个月,他终究没能赶上送父亲最后一程。这不是一位将士的独行,而是代代1205人共同奔赴的远征。
如今,在伊拉克哈法亚施工的1205队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危险的工作环境,在钻井提速领域全力攻关,通过采取“一口井一方案、一环节一对策”的措施,不断优化关键参数,对整个工艺流程逐次剖析,成为哈法亚油田唯一的零事故钻井队,赢得信誉和口碑。
劲,在一起!
迎难而上的意志历久弥坚
曾经,铁人老队长带着37名队员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劲头,被烙印在1205队历任队员的精神基因中。
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拉开帷幕后,1205队发扬铁人的“识字搬山”精神,面对从没接手过的70DB钻机,一点一点学,砖头厚的操作手册不离身,拿矿泉水瓶当操作杆,一练就是七八个小时;面对未触碰过的世界级复杂地层,一点一点测试,为了找准钻井液配比,10多米高的钻台一天要爬数十趟,随时观察振动筛返砂情况。
初探页岩油的第一口井,他们就把钻井周期从113天缩短到33.1天,又一口气压缩到9.98天。专家称赞道:“1205队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国外10年才摸索出的路。”
责,在一起!
锐意进取的追求始终如一
铁人老队长用毕生的实践把“快快发展石油工业”的责任扛在肩上,刻在1205队的骨子里。
大庆钻探重组改革以来,面对集团公司党组“要激发大庆钻探人的斗志,弘扬铁人精神,重塑大庆钻探的荣光”的要求,1205队扎实开展“转观念、学铁人、勇突破、塑荣光”主题实践活动,刀刃向内“揭疤亮丑”,深刻反思差距不足,形成“没有效益的进尺1米都不要”的思想共识,发出转型升级的“赶考三问”:观念转了没?效益在哪里?行业最高指标是多少?
他们以大庆钻探“1+4”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为抓手,全员算起效益账,把握好“事前算盈、事中干盈、事后报盈”3个环节,梳理出500多个工序项点,形成了精细化标准化作业流程,实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全成本盈利的良性循环。
情,在一起!
无私忘我的付出矢志不渝
当年,铁人怀着炽热情感投身石油工业建设,把钻工当兄弟、把群众当家人,真挚的情谊融入1205队的血脉。
钻井作业常年驻扎野外,队员们每年至少200天吃住在一起,就像兄弟连。工作中的难活累活、生活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抢着上:有人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冬夜,站在14米高的井架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人在雨季搬家时工鞋进了水,脚泡在冰冷的水里,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却一声不吭硬是挺到井架立起;因工作一再推迟婚期的队员终于结婚了,婚礼上队长从头忙到尾,兄弟们齐唱队歌《踏着铁人脚步走》送上祝福,新娘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熔入一块铁,锻出特种钢。建队以来,1205队向石油行业输送各类骨干1400余人,播撒了铁人精神的火种。一代代1205人始终心连在一起、劲汇在一起、责担在一起、情融在一起,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踏着铁人的脚步,不断续写新的华章!(大庆钻探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