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冀中平原的“秋老虎”依旧威力十足,室外仍保持30摄氏度的高温。
8时20分,在华北油田采油一厂输油作业区计量交接站老卸油岗西侧的卸油池旁,正在进行例行巡检的员工李军突然停下脚步。
他敏锐地注意到,池后方隐约飘起一缕极淡的蒸汽,池顶几处水渍与雨水积成一片异样的湿痕。
“有情况!”李军毫不犹豫地俯身,侧耳贴近细听。在机器的轰鸣中,一缕几乎听不到的咝咝声被他精准捕捉到。
他立即汇报:“程站长,卸油池液位计伴热管线发生泄漏,初步判断是螺纹接口滋漏!”
20分钟后,站长程鹏和副站长祝庆山抵达现场。拆除厚重的保温层后,泄漏点彻底暴露:伴热管线下部遍布锈蚀的砂眼,如同腐朽的树皮,正不断渗出高温水滴。
“情况比想象中严重。”他神色凝重,“虽然现在气温高,但一旦伴热失效,原油蜡质析出吸附,会腐蚀液位计浮球,导致卡滞,直接威胁卸油安全,必须立即更换!”
“注意防烫,做好防护!”程鹏高声提醒。员工李军迅速拉起警戒带、布置灭火器材,倒改流程,现场气氛陡然紧张。
8时45分,程鹏与员工谷洪虎赶至维修站库房,精准选取管材与配套件,并现场加工成适配尺寸的备料。
9时10分,真正的决战打响。谷洪虎以专用管钳稳稳卡住泄漏管两端,均匀发力卸下腐蚀接头,手法干净利落。他一边将密封带沿顺时针方向精密地缠绕,一边向协助的李军解释:“少一圈漏液,多一圈堵管,必须恰到好处。”
安装须两人无缝协作。祝庆山在下稳固管件,谷洪虎在上均匀旋紧。“1圈、2圈……”空气仿佛凝固,直至螺纹严丝合缝完全咬合。
10时25分,压力测试工作启动。当压力表指针稳定地停在规定值时,所有接口滴水未漏。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立即恢复保温!”程鹏下达最终指令。
11时整,望着系统恢复如常,程鹏拍了拍浑身湿透的谷洪虎,笑容终于舒展开来:“今天这一仗,不仅实现了零成本更换,还提前1小时完工,保证了雨后正常卸油,打得漂亮!”
此时,云间的阳光依旧灼人,高温未退。但那条新伴热管线已稳定输送着热能,默默守护着液位计的精准运行,也守护着“安全生产不容有失”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