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30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科学钻井远程决策支持中心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团队负责人席境阳指着屏幕上一段波动异常的曲线说:“这里扭矩突然升高,可能遇到硬夹层了。”团队技术人员迅速分析评判,不过十几秒,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海洋钻井平台,就收到了参数优化建议。
过去,钻井更像一门依靠经验的“手艺活儿”。“我们必须从‘经验钻井’走向‘科学钻井’。”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舒华文说,“这不是简单修补,而是一场真正的技术重构。”
整合地质、钻井、信息技术等多领域专家,依托一体化远程信息系统,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构建了“钻前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钻中实时分析优化+钻后大数据评估迭代”钻井工程流程全周期的科学钻井技术体系。2024年1月,科学钻井远程决策支持中心正式建成,成立地质力学建模、分析优化、现场跟踪、信息支持和专家决策等五个技术团队协同工作,为钻井作业装上“智慧大脑”和“千里眼”。截至8月底,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已将科学钻井技术应用于170余口井,累计助力钻井公司节约钻井周期657天,为公司“四提一降”提供了有力支撑。
“警报!警报!井筒清洁度低于安全阈值!”科学钻井系统的报警声打破了午后的平静。“应该是钻速加快,岩屑量突然增大。”优化分析工程师贾元猛迅速进行分析研判。没过多久,一套调整排量、转速的优化方案就已生成,并通过系统直接发送至海洋钻井平台,平台工程师依据方案立即行动,成功解决问题。
科学钻井远程决策支持中心与海洋钻井公司紧密结合,实现了科学钻井技术对海洋钻井平台的全覆盖。海洋钻井技术专家杨焕龙感叹道:“现在有了科学的分析指导,节省了时间,心里也更有底了!”
通过海量数据学习和智能算法,科学钻井系统能够“预见”可能发生的破岩效率低、井筒清洁不足等风险,实现远程实时预警,并基于地质力学模型和实时井下数据,进行参数动态优化。
2024年,海洋平台机械钻速比上年提高31.8%,钻井周期比上年缩短43.98%;创胜利海上施工新纪录、高指标15项。今年以来,平均机械钻速同比提高11.21%,钻井周期同比缩短12.36%;创下胜利海上施工新纪录、高指标12项。
“我们现在打的不是‘盲井’,是‘明白井’。”钻井工艺研究院副院长、远程决策支持中心建设负责人蔡成镜说,“每个指令都有科学依据,每米进尺都有数据支撑。”高效协同与科学决策的背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钻井深度融合的成果,也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