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谭晔 通讯员 贾晓凌 陈国文)9月15日,记者从东方物探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该中心浙江研究中心紧密围绕浙江油田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开展多层系地质综合研究,梳理构造特征、深化断裂控藏机制、创新成藏模式,落实有利区带和井位目标,为油田公司勘探发现与增储建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浙江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公司地震资料解释技术整体优势,按照“常非并重”思路开展立体勘探研究,持续加强深层页岩气领域技术攻关,强化常规气多层系立体勘探,为油田公司增储建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南方海相页岩气甜点预测及综合评价研究,围绕地质和工程双甜点开展预测评价,创新形成页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系列,为昭通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选区评价及钻井导向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效水平井部署等配套技术。
浙江研究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现场,与钻井技术人员深入探讨了解生产需求,持续强化地震地质与工程的有机结合,创新形成水平井地震逐点引导钻进技术,并在生产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该项技术已在昭通及大安页岩气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为打造非常规全链条服务配套技术,创新形成水平井压裂地震支持技术,评估影响储层改造的地质力学、裂缝稳定性等关键参数,有效支撑了12个平台近40口井的压裂设计,降低了套变、压窜等工程风险。
浙江研究中心创新采用“靠前再靠前”现场导向工作模式,实现了“进现场、上井场、全天候、全过程”的现场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跟井300余口,箱体钻遇率整体保持在92%以上,为油田产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今年年初以来,浙江研究中心持续加强非常规领域业务能力建设,以技术引领市场,实现勘探向评价开发业务延伸,支撑研发SGD水平井地震地质工程导向软件升级,做实油藏评价开发市场。持续完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创新形成页岩气定量甜点评价和断层稳定性分析技术,助力页岩气取得重大发现和高效建产。
浙江研究中心持续加强昭通地区页岩气和煤层气精细研究工作,优化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建模技术,从源头优化设计,着力为老油区加密和扩展部署提供依据。利用已钻井迭代更新数据,建立大寨地区三维精细构造模型、精细属性模型及裂缝模型,为开发方案优化部署提供了依据。
浙江研究中心围绕油田常规气领域立体勘探需求,重点开展了茅口组、长兴组、须家河组等多层系地质综合研究工作,加强大安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2个风险勘探层系的谋划与研究,落实有利区带和井位目标。对重点项目加强沟通交流,提升成果认识,以油气发现成果满足新一轮油气勘探发现与增储上产的需求。
目前,中心将根据四川盆地最早的勘探层系之一的茅口组小层精细构造解释结果,落实断裂展布规律,强化岩溶储层分布预测,加强成藏规律研究,落实有利区带目标,重点评价玉龙-石门有利区带,探索茅口组成藏潜力,力争实现常规气勘探突破,形成规模储量接替区。








